2022/04/15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許家榮 立法院

原健法草案催生記者會 原團盼參與並制定推動

接著我們要回頭看這部原住民族健康法,在催生記者會上,也有不少原民團體出席。他們對原健法的期待,則是原民各項專業,都能參與法律制定及政策推動。

(原醫會理事 Taisu (高靜懿) 阿美族
我們真的覺得,其實一起解決問題,原住民跟政府一起解決問題,才會是最好的一種模式 )

描述原住民族健康法在心中的精神,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高靜懿表示,至今仍不清楚,6號送出的院版原健法草案"長什麼樣子"。原住民族跟政府在這部法案,扮演怎樣的角色?

(原醫會理事 Taisu (高靜懿) 阿美族:
我們還是會擔心政院的版本,在這種原住民參與自己的,健康議題相關政策擬定的時候,我們還是在一個簡單地被諮詢,後面簡單地被告知,再來是簡單地說明的解釋的,這個流程 )

擔心法案出爐,原民還是會議圓桌外無法實質參與的那一席。

小米穗基金會研究專員柯哲瑜,以國外例子借鏡。包含美國、澳洲、紐西蘭及加拿大,都設有原民專責的衛生單位,當中也強調原民及政府的合作關係。

(小米穗基金會原健法倡議研究專員 Yuri Yuko (柯哲瑜) 太魯閣族:
(加國)每一個省跟地區的立法,其實都強調跟原住民族合作關係,這也是我們在原健法當中一直強調的,藉由跟不同專業的合作,我們可以讓在這個體系增能,然後讓這個資源得到更好的調整 )

就如同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在原住民族專章對"原民衛生福利"的定義一般,柯哲瑜強調,原健法不應以福利恩己的模式存在。

而要屏除這樣的觀念,原民長照權益促進會執行長方喜恩認為,原健法就應先有解構殖民的價值條件,而這也有賴於這部法案,如何促成主流社會進一步理解原民文化。

(原民長照權益促進會執行長 Besu Piyas(方喜恩) 泰雅族:
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叫做殘補式的社會福利 ,到現在喔,沒有所謂的原住民族主體的社會福利,到現在都沒有 )

尤其民間團體發現,要找到族群文化差異,如何影響健康衛生的資料,在國內幾乎為零,原健法的存在就顯得更加必要。

(新竹市原民身障者協會總幹事 孫敏聿:
所以也很希望就是,未來在健康研究,原住民健康研究中心這塊,是可以有相關的一些數據,然後是長期的連貫性,讓我們可以看見,這樣子的多元差異下,然後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指標出來 )

一條是全體國人平均餘命,較低的則是原住民族平均餘命,這兩條線逐年攀升,國家嘗試用各種計畫,讓兩條線可以重疊,卻一直維持平行。

各界期盼,國家能從法律角度,重新思考族群健康的觀念差異,同時原民能自主參與各項政策,與國家合力提升原住民族健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