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adihanintan kaisuduan tu 13painsanan hai lahaiban in
全長203公里的南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是海拔2722公尺的埡口,雲煙繚繞景緻,猶如人間仙境,但自從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南橫,中斷將近13年,在109年終於有條件開放梅山到天池路段,而南橫能否全線通車的關鍵,天池到向陽段,因為路基流失嚴重,無法同部開放,歷經公路總局的修復,天池向陽段現在這20公里的路段,終於在5月1日有條件通車,也宣告封閉超過12年的南橫全線通車。我們一起回顧南橫公路通車以前,我們所做的專題,南橫的最後一哩路。
(公路總局長 陳文瑞
Kulukiuku lavian 陳文瑞
目前尚未通車的路段,是從天池到向陽,總共大概有20公里的路段,那在這個我們今年4月分,原則上其實我們可以達到,安全通車的條件)
全長203公里的南橫公路,西起台南市玉井區,行經高雄市甲仙、寶來、桃源,東到台東縣海端鄉[[cgout ]]2009年莫拉克風災,使台20線全線中斷,也斷了高雄和台東族人的重要連結。
(梅山里長 呂江玉英 布農族:
Masuhuaz tu sungciu 呂江玉英 Bunun
要去往台東,就要去利稻,你看還要繞過那麼遠的地方)
(桃源區居民 田金輝 布農族:
TakiKani tu bunun 田金輝 Bunun
從屏東跟從南橫這段路,要差4 5個小時,親戚大部分都是在花蓮那邊,乾脆都不去了)
桃源區民說等待路通,一等就是13年。
(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
Liskadaas kadadaan tu bunun 陳正偉
南橫公路為什麼要修那麼多年,修13年,其實南橫公路,它其實是一個單一的封閉道路,它從荖濃上去以後,一直到我們桃源這邊,都沒有其他的替代道路,所以你在搶修的時候或修復的時候,你只能從一條廊道一直往裡面一直推進。
整個從甲仙一路上來總共斷了23條橋梁。然後後面我們陸陸續續除了這23條橋梁的修復,為了梅山口到天池到向陽的開通,我們又做了15座的明隧道,一路往上面做上去,)
公路總局表示道路復建進度推展困難,南橫公路將近150公里投入130億經費,完成23座橋梁、15座明隧道,循序修復受損路段,02年完成甲仙至寶來道路復建,104年寶來至桃源、106年勤和至復興,109年梅山至天池,終於111年完成天池至向陽,就等於宣告全線通車。
(文字記者 Mulas Ismahasan陳慧君 布農族
Sinbung kisia Mulas Ismahasan 陳慧君 Bunun
歷經13年的修復工程,南橫公路即將全線通車,最關鍵的最後一哩路是天池130公里處往向陽的149公里處,這個將近20公里的天池向陽路段,從莫拉克風災後關閉到現在,那麼記者現在所在的位置就在天池的130公里處,我們原視LiMA新聞團隊,要透過鏡頭帶大家來看從天池到向陽的整個修復重建的情形,公路總局表示,在今年4月底是可望有條件限制性通車,到時候民眾要從高雄到台東就可以一路順暢。)
從空拍看到134k大崩塌修復完成的畫面,是天池至向陽三個重要關鍵工程之一。
(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
Liskadaas kadadaan tu bunun 陳正偉
這個路基的流失是第一個點,第二個點就是武雄橋。到武雄橋,第三個點是137k的一個明隧道,這三個點其實是我們當初在設計,要把南橫梅山口到天池到埡口路段要搶通的三個比較關鍵中的工程。
梅山口至天池至向陽有條件復通,目前初步開放貨車、客車及重機進入,通行時間是早上7點到下午2點,每週二四進行封閉養護,車流量管制,沿線隨時掌握道路狀況。
這裡是行控中心,也是整條南橫公路心臟,相關單位嚴陣以待。
沿路還有幾處施工路段,也看得到蜘蛛人忙上忙下的身影。
穿越615公尺的大關山隧道,南橫公路終於要通車了。
很難想像當時莫拉克風災,把整個大關山隧道和埡口掩埋,封印13年的隧道打通,原視團隊也拍照打卡。
南橫再現往日榮景,但當地居民卻害怕受傷害。
(梅山里長 呂江玉英 布農族:
Masuhuaz tu sungciu 呂江玉英 Bunun
每一年都是年底年底,已經等了13年的年底,今年終於可以開通,可是不知道這個雨季會不會又帶來什麼狀況,現在是還未知數,因為明霸克露橋那邊,還不知道還會不會一直撐著在那裡幫助我們。)
勤和至復興的明霸克露橋,是桃源梅山、拉芙蘭、復興三個里的重要連外道路,一中斷就形同孤島。
(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
Liskadaas kadadaan tu bunun 陳正偉
其實這個部分,並不會說不可能發生,因為這個鋼便橋的。應該說鋼便橋它的功能性,是定位在哪裡就很重要
我們的公路局的一個,在明霸克露橋,目前的短期鋼便橋的目的性,就是橋可以斷,路可以毀,但是人員不要再有傷亡了。那只要有一些狀況,我們還是會做一個預行性封閉。)
畫面是去年受到土石流沖毀,凸顯大自然的力量,未來南橫公路,也不排除面臨大考驗。
(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
Liskadaas kadadaan tu bunun 陳正偉
其實以現在的一個氣候變遷,公路的挑戰是會愈來愈艱鉅了,也只能我們順應著整個氣候變遷的一個步調跟節奏,不可能說南橫公路,梅山口到天池到向陽路段。有條件復通之後,它不會壞掉,不可能,永遠不可能,它一定還會有一些哪裡會受損,哪裡邊坡會掉下來,因為為什麼我會把它定位為有條件復通,它又是一個臨時便道。就是因為它這邊就是比一般道路更加的脆弱,但是在這個部分我們應該是說。以前人家說講人定勝天,應該現在要講人定順天。)
南橫公路日據時代是關山越嶺古道,在民國61年完工,卻歷經多次風災重創,民國88年921地震造成土石崩裂,98年8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南橫,修建過程中又經歷了較大規模天災阻礙復建,過去「人定勝天」已不可行,「人應順天」才是公路發展未來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