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oda qqtaan bnraha kulu mprngagan ndaan mqedil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影響,高雄那瑪夏女窩和台北紅房藝術協會,對於莫拉克災後重建都付出過心力與支持,也還在持續關心氣候變遷、性別、族群等議題。
每年3月是國際婦女節的日子,高雄那瑪夏女窩和紅房藝術協會合作進行「女性超越國際計畫」透過藝術創作,用「木盒子」訴說原住民族女性走過風災和疫情的心情故事,而女性超越國界計畫,是以木盒子藝術創作為引,鼓勵女性之間的對話,在全球已經舉辦超過50場展覽,這次展場來到那瑪夏,邀請國際女性藝術家和在地原住民婦女共同創作,從部落出發,響應這項跨越國界木盒子藝術行動,並且展開兩天一夜的工作坊,用生命的盒子 讓原住民族婦女發聲。
白色的濃煙緩緩升起,在煙霧濔漫中,來自蘭嶼達悟族的Si Manpang開始吟唱,為這一群跨國界守護生態的女人祝福。
(女窩總幹事 Apu'u Kaaviana 卡那卡那富族
Ngyuwo cungkansu
Apu'u Kaaviana Kanakanavu
我記得以前我們小時候 ,我們的部落在田裡就會先起火,然後那個煙其實是會這樣子緩緩的升起這樣,那我們其實就會希望在這樣一個很特殊,然後從有蘭嶼的,然後從加拿大,從印度,從美國,從香港,然後從屏東,台東來的這些婦女,我們希望可以同時用傳統的儀式,所以你會看到 這個圓圈,其實是希望不同的,不同國籍的比較年長的女性,我們一起來為全球的女性發聲,特別是原住民,所以我們今一大早開始就先起火,那我們自己在地的。我們其實先有一個儀式,那當然也是我們是沒有開放,那我們點狼煙是希望把這個訊息就是女性團結,然後剛有在講的那個女性團結,然後全球連結。)
三月是國際婦女節的日子,高雄那瑪夏女窩和紅坊文教藝術協會合作進行「女性超越國際計畫」透過藝術創作,用「木盒子」訴說原住民族女性走過風災和疫情的心情故事。
女性超越國界計畫,是以木盒子藝術創作,鼓勵女性之間的對話,在全球已經舉辦超過50場展覽,這次展場來到那瑪夏,由國際女性藝術家和在地原住民婦女共同創作,從部落出發,響應這項跨越國界木盒子藝術行動,並且展開兩天一夜的工作坊,用生命的盒子 為原住民族婦女發聲。
(紅坊創辦人 Roma Mehta
Mdudul hunghang
Roma Mehta
當我第一次聽到女窩,聽見她們背後的故事,我激動不已,因為這個組織在做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為那些,受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影響的人,提供支持和慰藉,當我聽到時 ,我起雞皮疙瘩,因為紅坊同樣也是在2009年成立,也因為莫拉克風災而聚集彼此,13年之後 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來到這裡,來到起始之地的附近,女窩仍在這個地方,做很多事情和努力,我認為這不是巧合,這從來就不是巧合,這是命中注定的 ,我認為 這是我們之間,很重要且特別的連結,我希望我們能持續合作,共同為女性發聲)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影響,高雄那瑪夏女窩和台北紅坊文教藝術協會,對於2009年的莫拉克災後重建過程都付出心力、支持和陪伴,且還在持續關懷生態與性別議題,紅坊用藝術守護環境生態、守護女性權益,女窩在部落成立了深山裡的麵包,蓋了部落願景屋,找到生存的路徑。
(女窩總幹事 Apu'u Kaaviana 卡那卡那富族
Ngyuwo cungkansu
Apu'u Kaaviana Kanakanavu
其實深山裡的麵包店跟部落願景屋,其實深山裡的麵包店,我不斷地跟大家分享,其實我們當初是要長期的抗戰跟備災,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同樣的也是在氣候變遷,我們是自己是覺得,我們真的得到了那個土地的支持,我們也,深山裡的麵包店,其實也看到了,如果我們把我們的土地照顧好,其實土地真的會回饋給我們更多的食物,那我們深山裡的麵包店其實一直持續在做這個工作。對,那也因為這個堅信的力量,所以很多人都說Apu'u你們深山裡的麵包店的那個麵包都很乾淨,然後,你看,我們有龍鬚菜,乳酪,龍鬚菜,我們的薑黃,我們的玫瑰,其實都是從土地長出來,所以其實它也都是因應著我們氣候變遷長出來,當然我們會繼續努力,所以現在部落願景屋,深山裡的麵包店,也都是持續的在氣候變遷下找到部落在地生存的一個路徑。)
(高醫性別所教授 林津如
kawyi singpeso ciyawso
林津如
我們會講說男人守護山林或者是海洋,女人好像沒有什麼用處的,沒有知識的,在支持著家裡而已,可是這個本身的論述本來就很有問題,事實上是女人的知識跟力量,還有女人這個守護家園,她的在地的知識,對土地的知識對植物,對食物的知識跟餵養家庭的能力, 是支持整個婦女撐過氣候變遷挑戰的重要的一股力量,所以婦女的力量,婦女的角色在過往研究裡面我覺得比較少看到。所以這一系列的對話,就是希望不同的族群的原住民族婦女都可以一起來對話,談他們怎麼守護家園,守護生態,守護自己的部落,怎麼樣傳承自己的文化到下一代,從女性的觀點出發,然後看見女性的力量)
一顆巨石卡在教室中,還有牆上土石流淹沒的痕跡,郵局、農會、圖書館,一棟又一棟殘破建築,這是當時莫拉克風災留下的傷痕。
再走進部落,現在的樣貌很難想像當時的災害是那麼的殘破不堪,回顧重建路,女窩的婦女們留在山上守護家園,她們的聲音不容易聽見,這次將木盒子轉化,融進不同的時空故事。
圍成一圈,各自介紹自己木盒子的藝術創作,其實說的也就是自己的生命故事。
(紅坊創辦人 Roma Mehta
mdudul hunghang
Roma Mehta
我們許多人意識到,我們不是只有一個故事,我們有很多人生故事,所以我們可以選擇,要說哪一個故事,以及我們想如何述說,藝術會碰觸到你內心深處,並且帶出最真實的自我,那也許是你從未表現給外界的,我們透過藝術表達自己,彷彿就像拿著放大鏡,檢視你的內心,也許真實的你,已經被外層的社會規範覆蓋,但藉由藝術 你找到表達的方式,我想 這是關於找到真正的自己,要有能力表達你自己,你與其他女性分享你的故事,你也會因為彼此的故事而受到啟發,因為我們太少說自己的故事了,我想這個木盒子計畫做到了,讓更多女性找到自己的聲音)
木盒子藝術創作,促進在地與國際之間婦女組織的合作與對話,讓女人們暢所欲言、釋放壓力及關懷療育,建立女性的守護網。
長期陪伴女窩災後重建的林津如,她看見原住民婦女在面對氣候變遷下的韌性與轉變性重生,在這次的工作坊,她特地邀請蘭嶼海洋的婦女,分享她們的生命故事。
(高醫性別所教授 林津如
kawyi singpeso ciyawso
林津如
婦女在社區裡面常常承擔很多的壓力,然後也說不出的責任重擔,然後痛苦,好,所以雖然她們是有韌性的,可是這歷程真的不是很容易,所以,這一次我們舉辦工作坊也是長期一系列下來,就是第一個我們是發現,原住民族婦女跟生態的連結這個部分之前比較少人提到,那這一次,我們特別邀請了來自蘭嶼海洋的婦女,Sinan Mavivo跟Si Manpang一起來分享她們在蘭嶼守護環境,守護土地的經驗,然後我們也邀請排灣族的寶珠,寶珠來談她自己成為排灣族巫師,回到文化裡面所賦予她的那個重要的位置,守護文化傳承文化守護族人的健康,這些過程裡面,她怎麼來做,怎麼來繼續用女性的方式支持這個部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原住民女性扮演重要腳色,她們友善土地和環境,以原住民婦女的韌性帶給部落新希望。
(女窩創辦人 Apu'u kaaviana 卡那卡那富族
Ngyuwo cungkansu
Apu'u Kaaviana Kanakanavu
其實全球都同樣的面對,我們人類破壞大自然,所引起的氣候變遷,那我自己是覺得,我自己在經驗上,包含莫拉克風災重建,我們自己的經驗上,我覺得其實台灣,反而我們傳統的知識,生態知識是可以,為氣候變遷找到出路的)
女窩和紅坊共同種下生命之樹,象徵締結聯盟,以柔軟又堅定的力量彼此扶持,共同為環境保護、氣候變遷、性別平等、女性權益及關懷持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