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許家榮 立法院

中國祭經濟制裁 在野黨團籲供業者實質協助

除了軍事威嚇之外,中國在經濟貿易上也有動作,禁止台灣柑橘類水果、冰鮮白帶魚和凍竹筴魚輸入中國。農委會趕緊祭出應變措施,只不過從鳳梨、釋迦等農產禁令以來,農委會到底有沒有實質政策協助,備受在野黨質疑。擔心緊張局勢中國再出招,農民生計及台灣經濟恐怕受到更大衝擊。

中國對台農產運輸再出招,一棒打擊國內出口值約8億元。農委會接招也不是沒經驗,促進內銷、拓展外銷管道,加強電商及企業採購平臺,布局因應措施。這次更將發放農遊券鼓勵民眾採購,只不過局勢氣氛與以往不同,兩岸緊張關係升溫,發放農遊券的銷售手法,國民黨痛批政府以為在玩遊戲嗎?

(國民黨立法委員 李德維:
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超是,將近1800億美金一年,假如台灣跟中國大陸發起,先不講軍事戰爭是經濟戰爭,中國大陸相關1800億我們的出超,假如失去了對於台灣的損失有多大 )

就怕中國再祭出貿易禁令的手段,國民黨呼籲政府能針對受衝擊產業及農民,提出具體補助,重啟兩岸官方及食品對話。另一方面,民眾黨也提出成立諮詢輔導專責單位與專線等訴求,期盼這些措施真的能幫到各個產業。

(民眾黨立法委員 邱臣遠:
國際貿易上還是要加速,跟各國簽訂相關的農貿協議,不要只是喊出,不排除向WTO提出爭端,解決控訴抗議,這個每年我們都在抗議 )

(行政院長 蘇貞昌:
至於受害的廠商民眾,政府都會大力,予以協助減少損害,我們也已經擴展很多的,外銷市場占有率 )

經濟部及農委會官員也表示,近年來都儘量將貿易風險分散,在外銷市場的拓展,台灣農產逐步獲得不錯的外銷成績。但中國針對台灣的貿易禁令會維持多久?又會再出什麼招?政府及各個產業也都持續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