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卑南族獵人視角所製作的"獵人歸來"音樂錄影帶,近期獲得四座國際大獎的肯定,影片中導入情境式影像的模式,帶領觀眾,一探卑南族狩獵文化的同時,也呈現經典部落歌謠背後所傳承的文化意涵。
獵人拿著獵槍,在山林穿梭,耳邊祖先的教誨,呈現了卑南族人守護土地是永世的責任。台東在地"阿藜漾文創工作室",以"獵人歸來"的音樂錄影帶,獲得"紐約國際聲音未來獎"的"最佳亞太音樂錄影帶"、"最佳首次導演音樂錄影帶"獎;義大利羅馬音樂錄影帶獎的"最佳亞太音樂錄影帶"獎,以及"布拉格國際音樂錄影帶獎"的最佳亞洲音樂錄影帶榮譽獎"等四座國際獎項的肯定。希望從卑南族人的視角,詮譯狩獵文化,並呈現經典部落歌謠背後所傳承的文化意涵,導入情境式影像,帶領觀者深入其境。
(阿藜漾文創工作室總監 黃薇蓁 卑南族:
大家都很高興能夠得獎,因為能夠讓卑南族的歌曲,在跟其他國際上的國家去做,互相做交流,然後能夠有一個好的成績,我們都很開心)
總監表示,其實從107年開始,工作室就以拍攝部落經典歌謠的音樂錄影帶為目標,選擇"獵人歸來"這首歌不只是為了做文化復振、族語學習,更能展現台東在地的軟實力。
(卑促會理事 孫賈尚軒 卑南族:
其實站在我們自己,卑南族人的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希望做這樣的事情,其實有點是拋磚引玉,因為我們整個卑南族,在面對民族自治這件事情上面,其實要接觸的範圍範疇是廣的,音樂藝術文學這個絕對是,少不了的東西)
理事也說,部落不缺人才,但是可能缺一些機會,缺一些平台、資源,而"獵人歸來"從歌曲到音樂錄影帶的製作上,邀集台東在地的專業人才一起投入,組建跨部落、跨族群的工作團隊。
(阿藜漾文創工作室總監 黃薇蓁 卑南族:
其實我們做的就是一個就是嘗試,因為就是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做學習文化 然後跟分享文化,那這是我們的方式,那我們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 年輕人,也許有 可以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去接觸文化 然後去分享文化這樣)
(卑促會理事 孫賈尚軒 卑南族:
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 認識卑南族 看到卑南族,然後在這個領域上面,我們有更多 應對 面對,當代的一個方式跟角度)
"獵人歸來"音樂錄影帶,不只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卑南族部落的歌謠,更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音樂作品共同交流,而製作團隊藉著"獵人歸來"的音樂錄影帶,向為復振卑南族文化無私奉獻的所有獵人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