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界的年度盛事,第33屆傳藝金曲獎昨天9號公布入圍名單及特別獎得主。這次一共有42組優秀創作者及91件精彩作品入圍,其中共有3組原住民作品入圍。頒獎典禮即將在10月29號舉行,也將邀請「第二代馬蘭吟唱隊」,擔任典禮的開場嘉賓。
第33屆傳藝金曲獎在9號公布入圍名單,今年共有822件作品參賽,其中有3組原民作品脫穎而出,分別是大武鄉Paywan歌謠採集,入圍《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越嶺~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入圍《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以及《來吉塔山之歌古謠傳唱》入圍《最佳演唱獎》。看到原民作品入圍名單,內容多以記錄傳統歌謠為主,文化部長就表示未來會增加預算支持台灣的無形文化資產。
(文化部長 李永得:
那我們傳統藝術其實很多很多就是我們非常珍貴的無形的文化資產,文化部未來會在預算上還有實際的行動上,給予更多的支持,讓我們的傳統藝術,不但能夠維持它的經典,也能夠跨界合作能夠去創新。)
談到跨界合作與創新,就不得不說到在今年的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上,特別設計原民音樂人與新住民音樂人的合作舞台。
(總策展人 汪兆謙:
其實這一次我覺得滿令人興奮的,是我們今年代表台灣拿到葛萊美,馬蘭吟唱隊的老師們作為我們開場的表演,而且我們應該是台灣首創,馬蘭吟唱隊這一次我們跟老師,會再另外邀請也是當代的新銳的,新住民新二代的歌手桃子,你會看到這個音樂性的表演他有原住民的文化,但是也有跨越到了,新住民越南語的一個結合。)
另外,傳藝金曲獎今年特別增設《最佳人氣獎》,要開拓不同的評選視野,增加閱聽眾對獎項的參與感,更令人期待10月29號的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上,會獎落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