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puljaljuyan(李耀維) 台北市

日據時期戶口名簿工作坊 拼湊家族史脈絡

titho ta kokomeivo ho etuyuna no nogko ta emoo


新竹生活美學館今年,串聯北台灣10所原住民地方文化館,辦理"日光原域-北台原住民文化館系列活動",期盼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文化,然而在近年族人提倡恢復族名政策之下,族譜建置就相當重要,而日據時期的戶口調查資料,就是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凱達格蘭文物館特別邀請講師,帶領民眾一一解析日據時期戶口調查資料的歷史脈絡,以及註記內容中的重要資訊。

(參與民眾 Drenger(古文君) Paiwan:
[[i'upu ci cou]]
因為其實自己一直很想要,做自己家族的族譜,最後老師他一個一個介紹,那個族譜的那些意思,對我假如真的之後,真的去調戶口名簿來看的話,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與民眾 陳先生:
[[i'upu ci cou]]
日本人會因為他們的統治的需要,所以會在戶籍謄本裡面,就會把一些可能遭受到政治迫害,或者是因為戰爭的原因,而消失的人,寫得比較隱晦,這些對於我在查閱族譜的時候,對於了解這些字詞,有很多基本的認知和幫助。)

但講師也特別提醒,日據時期戶口調查資料不能當做撰寫族譜的唯一根據,還是要蒐集族人的口述歷史,並跟家屬取得最大共識。但目前要向戶政事務所申請日據時期的戶口資料,仍然只有直系血親才能取得,講師也表示,這對族人建構族譜是一大阻礙。

(講師 邱健維:
[[lemacohio]]
怎麼樣讓大家能夠在文化基礎上,去調閱全面的資料這件事情,其實是需要政府的幫忙,真的希望原民會能夠出面,跟民政局做協調,讓各地方的夥伴都能夠,在這個資料上面一個一個去建置出,屬於這個台灣很重要的歷史環節。)

另外,講師也鼓勵無法取得日據時期戶口資料的族人,可以立刻向長輩進行採集,一起努力拼湊每一個人的家族史,也許就會是這片土地最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