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日前推出了《迴-嘉-德-路》賽嘉部落的遷徙與演變地圖特展,運用古地圖模型、文書與圖像等的詮釋,呈現部落的生命史、遷徙路徑及傳統生活領域,讓民眾透過特展,認識賽嘉部落重要的傳統領域及文化意涵。
賽嘉國小優美的歌聲,為Tjailjaking《迴-嘉-德-路》特展揭開序幕,敘述賽嘉部落族人,是如何從德文部落遷徙至現居地及演變的地圖特展,呈現部落的生命史、遷徙路徑及傳統生活領域。
(三地門鄉長 曾有欽 排灣族:
Tjailjaking賽嘉部落的遷徙的古道,還有整個賽嘉生態的演變,還有部落發展的演變,那我們今天的這個展覽為什麼叫迴嘉德路?就是從德文回到賽嘉遷徙的這一段古道。)
特展除了製作古地圖模型之外,也圍繞賽嘉部落長輩童年光陰老照片,更透過影像紀錄踏查部落的生活樣貌,來回憶不同時代的部落產業地圖,隨著他們的腳步踏上祖先與部落歷史脈絡,並透過線上展覽互動程式串起自己與部落的生命與情感。
(賽嘉部落青年會會長 pali(柯李文浩) 排灣族:
像我們部落是新的部落,它並沒有很多的文獻,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書寫,那我覺得這個80年的歷史,裡面有很多過程都值得去被記錄下來,不管是產業的或者是一些歌曲,或是我們熟知的一些傳統文化,我覺得新的文化在部落裡面流傳,我們還是要把它紀錄下來。)
(賽嘉村長 曾順金 排灣族:
有幾個賽嘉耆老就聚集,集中(開)會議就談這個(特展),讓年青人知道這個事情不能忘本。)
三地門鄉公所表示特展是歷經三年的努力所呈現出來的成果,同時將辦理文化推廣課程,分享部落傳統領域紀錄片,同時分享古道踏查經驗等,讓原住民年輕世代看見自身的文化獨特性,更讓一般民眾認識原住民族重要的傳統領域及文化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