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狩獵,衍生出許多工藝及知識,屏東縣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為了傳承傳統獸皮製作工藝,以及推廣獵物資源完整利用觀念,邀集部落老中青獵人實作獸皮,用手作代替購買,減少因商業利益延伸出的獵捕行為。
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自主管理能力培訓課程-動物標本製作,吸引許多老中青三代的獵人到場學習,過去因為政府長時間的禁獵政策,除了獵人減少,製作獸皮的傳統技藝也逐漸被遺忘,能有機會再次學習獸皮技藝,部落族人都不想錯過。
(屏東縣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會員 tjivuluwan 排灣族:
Rai'i aracakanʉ siehue hue-yen tjivuluwan Paiwan
(這隻是什麼)這隻是山羌(你打算把它拿來做什麼)(做頭飾嗎 還是什麼)做展示)
(屏東縣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會員 abidjuwan 排灣族:
Rai'i aracakanʉ siehue hue-yen
abidjuwan Paiwan
因為想要學習原住民的文化傳承(之前有做過嗎)沒有 這是我第一次做)
在場獵人都自備獸皮,講師從取皮到揉皮的整個過程都詳細解說,因為稍有閃失獸皮就會壞掉或失敗。
(講師 pangul lintaw 排灣族:
takituturua pangul lintaw Paiwan
從打獵開始到取皮,取皮完再來是割肉、割肉 割油脂,然後撐皮再到揉皮,然後再到後續的加工,可能作成皮衣或頭飾之類的,一張皮可能需要一個禮拜多)
這次獸皮製作是狩獵協會的培力課程,除了希望這項技藝繼續傳承,最重要是能夠複製祖先們物盡其用的保育觀念,並且用手作代替購買。
(講師 pangul lintaw 排灣族:
takituturua pangul lintaw Paiwan
因為以前的祖先,在他們什麼都沒有的年代是,這個東西它可以用到什麼樣的程度,就把它用到什麼樣的程度,對 就是物盡其用,就是它能,譬如說剛剛割下來的肉可以幹嘛,煮湯 不會浪費,以前的人絕對是不會浪費)
過去部落大多是自給自足的社會,生態保育成為部落永續的關鍵,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希望藉由理念的推廣與學習,讓祖先的智慧成為狩獵行為的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