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園發生歧視爭議,在言論自由月的活動布條上出現'火冒4.05丈文字,有原民生是表達不滿,對於這樣的言論,立委及學者都表示,台灣社會在面對多元族群文化議題時,更應該尊重及謹慎,而布條的呈現已經不在言論自由的範疇內。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 (陳瑩) 卑南族
這個標語是很有創意,但是問題其實它卻是一個,變相歧視的一個標語 言論,所以這個其實是傷害,整個原住民的族群,應該也不在這種,言論自由許可的範圍。)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施正峰:
言論自由其實不是無限上綱,大概有幾個原則是不可以(做),譬如說鼓勵叛國 犯罪,那當然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個起碼不可以侮辱等等,那當然這些都有法律的規範,只不過有一些東西,可能久了以後主流社會,認為說也沒怎樣啊。)
學者認為,歧視言論的問題,可以藉由立法來作基礎保障。上個月中一中發生歧視風波以來,立委也不斷在質詢台上,關注族群平等法的立法進度,17號立委鄭天財,也針對校園歧視言論質詢教育部長。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 (鄭天財) 阿美族 VS. 教育部長 潘文忠:
我們不只是原住民族,認識原住民族,我們更希望各界也都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用一個尊重,彼此共榮的方式(相互理解),因為台灣社會本來就是應該,以這樣的方向來前進,那對於校園中出現的這一部份,我想我們應該重視之外,我覺得我也應該跟所有的教育人員,大家一起來努力啦。)
中一中事件尚未平息,現在又緊接著台大言論自由爭議,立委陳瑩也認為,應回到教育層面著手。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 (陳瑩) 卑南族
當然 大學法第25條第1項有提到,原住民升學保障,其實名額都是外加的啦,那還有同樣名額外加的對象,也不是只有原住民,(像)僑生 退伍軍人,離島的學生 還有體保生也是,最根本的其實還是要回歸到教育,就是大家要去理解那個(升學制度)歷史的脈絡。)
歧視事件層出不窮,該如何遏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拿捏言論自由的界線,也是當前台灣社會要共同面臨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