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埔里鎮,有不少平埔族群從200年前,開始從西部平原陸續遷移進來,造就了埔里地區有著非常豐厚的族群文化歷史,為了凸顯這樣的歷史特殊性,喚起民眾對平埔文化的重視,埔里鎮公所將在今年舉辦平埔族入埔200年紀年活動,為此鎮公所也先行召開研商會議,邀請鎮內各平埔族代表,共同討論這次活動的走向,以及希望呈現的方式。
目前埔里鎮人口至少有六成以上,具有平埔族群的血統,為此埔里鎮公所,計畫在今年辦理平埔族入埔200年紀年活動,並邀請平埔各族代表召開研商會議,一起討論活動希望呈現的方式與內容。
(埔里鎮長 廖志成:
現在埔里的平埔族人,超過有六成以上,像今天來參加開會的就有七族,這對埔里的發展跟歷史深具意義,透過這一次可以紀念,要來辦一些策展,辦一些相關的活動,要來紀念我們200周年的這個,平埔族進來埔里的紀念。)
1823年到今年剛好2023年,平埔入埔200年嘛,我們想藉這個200年,來辦一次的活動,讓外面的知道原來平埔族群,還有那麼多在埔里這個地方。)
西元1823年起,原居台灣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受到中國明、清時代的移民影響,生活空間受到壓迫,許多族人攜家帶眷,輾轉進入埔里盆地尋求生存,從此落地生根至今正逢200年,對大埔里地區的歷史與發展,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台灣拍瀑拉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張麗盆 拍瀑拉族:
整個平埔族群在台灣的遷徙狀況,還有他的地位一直浮現出來,而且年輕一代一直在成長,我相信中部平埔族群,在這裡的生根,絕對有他舉足輕重的地方。)
(牛眠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潘正浩 噶哈巫族:
透過這一次的活動可以促進,更多人去理解族群,然後也讓有一些隱性的,所謂的族群的後裔,可以知道說原來我自己本身,有平埔族群的血緣,那我到底是什麼族?我的族群文化是什麼?讓他有一個起點,可以去從心去認識自己,認識這一塊土地。)
在這次會議中,大家也討論出活動希望呈現的四大主軸,其中有原鄉地區的歷史文化策展,遷徙脈絡的背景故事,遷入埔里後的發展史,以及近代文化復振的工作等,希望透過這次的入埔200周年紀念活動,喚起更多人對平埔族群文化的認同與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