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關心年輕族群的心理狀況,年輕族群自殺率逐年攀升,衛福部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到30歲需要心理諮商的朋友,每年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但是長期關注原民健康權益的組織就指出,提供心理諮商的機構大多集中在都會區,對居住在原住民族地區、偏鄉等民眾來說,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想要接住年輕族群受傷的心,衛福部宣布"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免費提供15歲到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每人3次的心理諮商,從數據指出,2016年到2021年,15到30歲年輕族群,進行精神科相關診斷的人,從22.1萬人,成長到29.2萬人,整體成長47%,另外撥打愛心專線原因,其中憂鬱傾向、家庭和人際困擾等問題,就占7成[。
(衛福部長 薛瑞元:
希望能夠藉由這一個政策,能夠把有這樣一個,憂鬱傾向的個案把他找出來,然後予以轉介到,專業的醫療團隊去做治療)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每年可以在356個指定機構進行3次的免費諮詢,8月1號正式上路,恰巧碰上原住民族日,長期關注原民健康議題的民間團體指出,提供心理諮商服務的機構中,大多都集中在都市地區。
(臺灣文化安全心理健康促進會籌備委員 Besu. Piyas (方喜恩) 泰雅族:
至少一百多家都在台北,另外一百多家在台中,我們就不論原鄉了,偏鄉 離島,真正自殺率高的地方,剛好就是它(衛福部),沒有投注的地方,沒有心理諮商師的地方)
民間團體更進一步說明,原住民族地區以宜蘭山上部落為例,下山到市區看心理諮商,排除時間成本,交通花費更是一筆開銷,更別說離島以及其他偏鄉地區,造成區域性的不平等,儘管政院通過原住民族健康法,踏出守護原民健康的第一步,在社福的資源分配上,仍有待政府積極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