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台北市

找回遺失圖紋! 大武壠族舉辦傳統刺繡特展

由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和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合力策劃的'手心紋.回家路-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今(3)天盛大登場,族人特地遠從高雄北上參加展覽開幕,見證大武壠族傳統刺繡復振的豐碩成果,分享找回遺失文化的喜悅。

說到織布、刺繡,往往會想到泰雅族、或排灣族的手工藝,不過也有一群來自高雄的大武壠族,因為一本'針線下的繽紛-大武壠平埔衣飾與刺繡藏品圖錄'的書,找回了遺失已久的圖紋,開啟了繡女們的刺繡之旅。

(繡女 葉秀霞 大武壠族:
當我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真的很興奮,我們不知道我們小林大武壠這邊,還有這麼漂亮的圖騰還存在,慢慢地很多人開始在繡這些圖紋,製作我們的族服 慢慢地一直在找回來)

(繡女 劉冠慧 大武壠族:
我覺得這是一個傳承,我覺得我不想要讓,這麼漂亮的傳統服裝跟圖紋,不應該只是到小孩的時候,沒有繼續傳承下去)

眼神中透露出對家人的愛、一針一線繡的都是找回文化的喜悅。然而許多傳統文化出現斷層,只能在文獻裡發現,而當代原民該如何保存文化知識,關鍵傳統技藝的延續性。

(小林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Bukin(徐銘駿) 大武壠族
其實這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把早期的刺繡文化,然後把它留在當代,讓它(刺繡)活在當代,讓我們可以去使用它,它算是延續性的,即便是我們很多計畫結束了之後,其實部落裡面還是有很多人,把這個視為是生活上的工作,然後做了很多生活上刺繡的運用)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長 林開世:
從過去人身上留給我們,我們在手上好好地保存,我們有這個使命要將它傳給下一代,這些東西(文物)將變成是一個活的東西,能夠跟部落跟族人產生關係,在這過程當中能夠促成,族人們的文化復振)

找到遺失的刺繡之美,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合力策畫'手心紋·回家路-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向社會娓娓道來,傳統大武壠族的繡紋之美,以及族人文化復振的豐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