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那種形式,推動文化,都少不了語言,為了瞭解全台400多間教會,推動族語獎勵計畫的情形,原民會展開全台分區座談會,今天(5)是到了桃園原民會館,辦理北區場次。
原民會從今年7月開始實施"教會推動族語獎勵計畫",四個月過去,全台已有400間教會或教堂共同響應,近期原民會也展開全台分區座談會,5號的北區場次中,就有牧者表示,計畫核銷等行政程序,都需要透過電腦執行,入門不容易。
(新竹尖石田埔長老教會牧師 Isaw‧Hetay(徐正義) 泰雅族:
很多事情可能都是用核銷的部分,都是在電腦 或是在輸入的部分,應該有一個更好的,所謂電腦的輸入程序的研習會,讓我們更多的 進入在這個狀況)
除了原鄉教會碰到問題外,在都會區的獨立教會,由於教友族群多元,且獨立教會不比長老教會、天主教等大組織,牧者薪資主要來自於教友的捐獻,若只推動單一族語,恐發生教友流動,進而影響獨立教會運作的問題。
(台北中山嗎哪教會牧師 Yabung‧Temu(游美花) 泰雅族:
都會區的教會其實,像我是泰雅族的牧者,不是說(教友)只有泰雅族,有很多族群,你說要用(單一)母(族)語來證道的話,真的是有一點困難)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因為現在我們是推逐步口譯,同步口譯也可以用設備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 如果一個教會他們的教友,主要是個三個族群 組成的教友的話,我們可以用同步口譯的方式,讓大家除了可以聽華語之外,還可以再另外聽,別的語系的 同步口譯)
原民會期待,在科技的輔助及語推人員的協助下,能解決多語教會的問題。另外,原民會也發現,都會區教友年齡層較年輕,與年輕牧者族語能力都不足的狀況,因此期盼透過座談會的反饋,滾動式調整計畫內容,而原民會也從這個月起,開始受理明年族語教會計畫,期盼有更多教會加入,讓族語的使用觸及族人生活圈的各個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