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記者
綜合報導 台北市

喊話正視學生心輔需求 民團提政策白皮書

發生在校園或學生族群的自傷、自殺事件頻傳,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也引發關注。有學生團體提出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並找來心理師等專業人士,希望相關單位,還有三黨總統候選人,能正視學生訴求。

(EdYouth常務理事 黃莨騰:
大家就好像覺得,你再忍一下就好啦,你為什麼抗壓性這麼差等等之類的,這其實都會造成學生更大的壓力。)

點出學生族群,在校園或家庭中可能面臨的心理壓力。學生團體EdYouth推出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說明。

(EdYouth常務理事 黃莨騰:
然後有80%的學生的課業壓力,都是來自於學習歷程檔案,是它的政策傳達,並沒有讓所有學生知道學習歷程檔案應該要怎麼做?它的精神到底是什麼?)

(EdYouth理事長 李瑞霖:
比起課業上面的卓越,我們其實更應該要去來詢問學生是否有能力,去調適自己的身心狀況,專任輔導教師的員額編制,應該國中要跟高中一樣,都是每12班1個人,那麼大專院校的話,我們認為應該要調整為1:800。)

學生團體,整理自殺和憂鬱、壓力來源,還有校園心輔導等重要議題。同時也指出,雖然台灣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中(PISA)成績亮眼,但國高中和大學的學生憂鬱盛行率和自殺率逐年攀升,比起追求課業表現,調適身心狀況的能力可能更重要。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黃雅羚:
情緒的議題,是我們的學生非常非常....他們目前在求助裡面很重要的,都在第一名跟第二名當中徘徊,(舉例)身心偏差跟困難的這些孩子,大家可以怎麼做,最好的方式是它要有一個轉銜跟個案的會議。)

提出萬字建言,學生們希望相關單位和三黨總統候選人,能聽見訴求,推動心理假、情緒教育納入課綱,並加快完成學生輔導法修法,讓校園的心輔政策更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