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記者
Kimliyan(陸萱)/許家榮 苗栗南庄

工藝師徐年枝作品 苗栗賽夏文物館展出

編織工藝師徐年枝本身是泰雅族人,嫁到賽夏族部落,50多歲才開始接觸賽夏族的傳統編織,更在賽夏族編織技法出現斷層的時代,仍不放棄,要為族人縫製出,能夠在賽夏族矮靈祭場中,相對正統的傳統服飾,如今徐年枝女士,已經高齡83歲,曾得過無數獎項,今天(27)在苗栗賽夏族民俗文物館,舉辦作品特展。

不管是身上穿的,家飾用品還是新娘禮服,上面的繡紋,都來自工藝師徐年枝,從賽夏族的傳統編織,延伸而成的創新產品。

(工藝師 徐年枝 泰雅族:
我以前是用手工,她們(織女)是會電腦,她們以後會很棒,會有很多織女做,下一代不會斷。)

對文化傳承相當有信心,今年83歲的徐年枝,53歲才開始編織,是桃園復興的泰雅族,嫁到賽夏族的部落,因緣際會接觸學習賽夏編織,也成立瓦祿工作坊。30多年的編織生涯,看在家人眼中,這些出自徐年枝雙手的織品,已經昇華為藝術,27號,在苗栗賽夏族民俗文物館,舉辦作品特展。

(家人 adiyeai(風文理)賽夏族:
我覺得他的作品,其實在行走在人間的感覺,因為她(的編織品)已經除了是作品我覺得也是,我們隨身隨手可以用的用品,我覺得這是很重要,我覺得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我覺得這老人做的,真的非常地徹底。)

把織品和生活融合,徐年枝老師的學員也分享,在織布過程中,難免織錯,更是考驗一個人,是否能獨自面對困難與克服,而老師一路以來,除了除傳授技法外,復振文化的精神,也成為學員們的榜樣。

(織女 lalaw a boong(風麗珠) 賽夏族:
在賽夏族的織布(技藝)是斷層的,那個當時她自己出來做這件事情,其實很不容易,讓我們有一個榜樣,不要因為東西斷掉斷層,就不去尋找這些東西。)

(織女 風順恩 賽夏族:
73年以後因為賽夏族的paSta'ay(矮靈祭)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就開始出去作展演,其中他們展演的服裝,也是由徐年枝老師他們去研發製作出來的,至少有一個比較正統的服裝能夠呈現在祭場裡面。)

為族群奉獻的心,從徐年枝老師的織品中,可見一斑,更從73年開始,賽夏族的傳統服飾演變,徐年枝老師都扮演著重要的幕後推手,如今也有新的一批織女,持續學習賽夏族的編織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