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大水泥在宜蘭南澳太白山的老舊礦場,暫緩20年未動工,6號提出環境現況分析報告,準備復工。關心環境開發及生態的公民團體認為,環現差報告,對於開發後的環境衝擊,未說明清楚,也沒有看到對順向坡災害風險評估的防範措施。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專員 梁聖岳:
信大水泥承諾會分期分區開採,但是我們在環說書(環現差)裡面,完全看不到 到底會如何地,分期分區來確保說,對於環境的影響,可以降低衝擊。)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專員 賴沛蓮:
由於開發單位他沒有提供,順向坡的角度所以我們無法判斷,是否為高順向坡敏感區,但是我已經確定它已經是有,覆土層崩落的歷史了。)
細數在環現差中,暗藏的危險,這份環現差,最後也被環委決議退回。只不過原鄉土地開發案,歷經多年停工後,開發方要再繼續開發,就必須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報告,同樣是爭議多年的世豐水力開發案,要用過時的環評,繼續開發,而環現差到底要不要補做?仍待3月底,公布判決。
(法扶原民中心專職律師 羅惠馨:
但是就我方包含族人,還有地球公民基金會的看法,都認為說以這個,(環評法)16-1的內涵就是說,你停工一陣子了環境已經變化,你沒有去做掌握,跟你當時候開發前,做的環境影響評估,其實已經不一樣了。)
極端氣候下,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只不過信大水泥礦場開發案,和即將公布判決的世豐水力案,似乎成為許多原鄉土地開發的縮影,環境永續與能源開發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仍需各界謹慎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