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實驗教育成果展」目前正在台東大學藝術中心舉行,呈現在課堂與部落學習到的傳統文化與智慧。
台東原民實驗教育成果展現場,從農作器具、狩獵文化到傳統飲食,都是學生實作的成果,像延平鄉武陵國小的布農族學生,就親手做了陀螺、編織菖蒲項鍊。學生陳艾薇:「因為嬰兒祭我們要那個就是迎接新生兒,我們就要幫他們做項鍊,就像這樣子的,會有那個ngan(石菖蒲),然後就是去用心的去串。」民族實驗教育透過親手做、親口說,讓傳統智慧回到生活裡。陳艾薇:「學習到了很多布農族的文化的,一些就是他們以前怎麼去山上那個打獵啊,不然就是女生怎麼去編織跟去釀小米酒。」長濱鄉寧埔國小去年轉型阿美族實驗小學,校長胡利明說,轉型後學生自信心明顯提升,也希望有更多具備原漢雙語能力的師資加入。校長:「那我相信我們孩子的學習一定是更具有成效的,因為孩子們的學習,都是需要能夠以聽得懂的、可以用的語言為主。」成果展由原民課發協作台東中心主辦,串接9所學校與專班,把實驗教育課堂帶到展場。計畫主持人熊同鑫:「那我們今年這一次是採一週式的,就是有點像博物館式的展覽,那我們這次也提供經費,就是說如果學校有興趣來參訪,那我們可以提供遊覽車。」
這場在台東大學的展覽將持續到11月8日,透過飲食、器物、記憶之間的循環連結,讓文化教育成為滋養部落與下一代的養分。
(記者Tuwana台東市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