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黑熊愈來愈"親民"? 林保署籲改用友善獵具減少傷害
  • 記者 Sabung Tado 編輯

    台灣黑熊最近頻頻出現在人類生活圈的附近,黑熊到底該不該抓?用什麼抓?怎麼抓?在安全跟保育之間引發討論,林保署建議,獵人狩獵時用改良式獵具,可以減少誤傷無辜的動物。

    被屏東大武部落命名為Tawmele(達默樂)的台灣黑熊,去年10月在屏東霧台鄉不小心誤踩陷阱而受困,被巡守隊及時發現送醫急救。經過數月細心照養,5月7日在魯凱族人的祈禱與祝福中平安重返山林。為了不讓黑熊受傷事件重演,林保署正推動獵人使用對野生動物更友善的改良式獵具。林保署保育管理組科長邱國皓說:『我們改良式獵具就是它的好處是不會誤捕到不該誤捕的動物,它不會有直接性的傷害,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幫牠解除束縛,讓牠野放回去。 那它還是可以抓得到野豬,抓得到獵物,所以族人過去擔心的是我們改良式獵具是不是抓動物的效率會變差,它當然會有一定的效率變差,但它會讓族人在做狩獵的活動的時候更安心,不用擔心說,哇我抓到黑熊了我該怎麼辦。』

    台灣黑熊這陣子越來越常出現在部落附近低海拔的淺山地區,林保署提醒族人們遇到黑熊一定要即時通報,林保署野生物保育科科長高雋說:『當一個地方動物數量多到接近飽和的時候,它就會開始往外擴散,所以我們推測黑熊是因為中高海拔的族群很多很多,因為這個關係它需要找新的食物、新的空間,開始進到淺山平原、低海拔的地方。那就是呼籲部落族人如果有在山區碰到或是看到黑熊的痕跡,請可以跟各地的林業保育署的分屬通報,那除了通報之外,當然是要保護自己,盡量遠離那隻黑熊。』

    原住民族與山林的連結,從古至今始終都是共存共生,相互依賴,唯有透過通報、使用改良式獵具,守護台灣黑熊,也守護這片山林。

    (圖片來源:記者Sabung Tado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