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議員 陳瑛 泰雅族:
這是我們,非常漂亮的高坡國小,這些如果能夠打造一個,就是已經有基礎了,我們做一個長照式的,就是住宿式的安養中心,我之所以再提出來是因為,我們有很多的鄉親老人家,沒有辦法照顧他的時候,他要到都會(醫療機構)去)
桃園市議員陳瑛在議會總質詢上表示,復興區在文健站、日照中心相繼成立後,卻仍欠缺住宿型長照機構,導致有24小時照護需求長者,還得送往平鎮或大溪等地機構,因此提議將早已跟羅浮國小併校的高坡國小舊校舍,轉型為住宿型照護機構。而實際上有照護機構需求的不只有長者,還包括需要專業醫療照護的病患。
(復興區居民 呂小姐:
我們是住在(復興區),溪口這邊,那時候我的小孩,是因為腦瘤的關係,所以他住在龍潭護理之家,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我就已經幾乎就是身心疲乏,白天要上班 下班之後,還要趕到這麼遠的地方去)
居民期盼在復興區設立住宿型長照機構,但仍須考量照護人力,以及如何媒合法人機構進駐,另外,長照機構的設立,常受限於建築法規、無障礙空間等條件,都需衛生局跟原民局跨單位研議討論。
(桃園市衛生局長照科代理科長 黃翠咪:
我們目前的長照資源裡面,本身都已經有在地資源,包括說有兩個A單位,然後8個B單位,以及16個C單位,那這裡面有一些單位,他也可以去辦一個,自訓自用的這個部分,當然我們未來也期待說,願意投注到,這邊資源的這一塊,也可以考慮到原鄉的發展,然後進用,我們在地的專業人才)
(聲音來源:
桃園市原民局長 Temu Nokan(林日龍)泰雅族,至於我們可能會涉及到,一些土地的問題,或是我們建築物的,結構安全的部分,我們局裡面會全力地來協助)
衛生局表示,如果高坡國小經評估後,無法成立住宿式長照中心,也可轉為多功能長照中心,提供日照及夜間陪伴服務,讓復興區長照資源版圖更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