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記者
肯亞 奈洛比 / Ranaw Valjius/ 花嘉忻 編譯

保育區棲息空間不足 政府卻設圍欄封鎖?!

在東非,距離肯亞首都7公里的奈洛比國家公園,從1946年建立以來,是許多野生哺乳類動物的棲息之地。然而,隨著城市不斷擴張,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也被迫壓縮。為了降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衝突,目前,奈洛比國家公園的北邊和東西向都已設置圍欄,今年,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又提出「十年管理計劃」,打算在南方邊界也設置圍欄,引發當地動保團體擔心,將會完全切斷野生動物的遷徙路線。

(野生動物保育人士 Nkamunu Patita      Maasai族
如果圍住邊界,你等於是讓這些動物沒有移動的空間,沒有空間繁殖,沒有空間,從一個棲息地,遷徙到另一個棲息地,在旱季時期,遷到更好的牧草地。)

邊界的封鎖不只影響遷徙路線,也會導致不同動物族群之間的衝突,以及近親繁殖的問題。

(野生動物保育人士  Reinhard Nyandire
爭奪資源,不同獅群的近親繁殖,將會導致特定物種減少,以往,在奈洛比國家公園,我們有很多獵豹,有很多野生犬類,但由於奈洛比國家公園周圍及內部,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很破碎,導致大部分的動物離開,現在僅剩一種獵豹。)

事實上,奈洛比國家公園屬於馬賽族人的傳統放牧場域,幾十年來,族人的家畜和野生動物共享這片土地。此外,族人也表示,瑪巴卡蒂河(Mbagathi River)是園區南方的天然邊界,一旦架設圍欄,無論是野生動物或是族人,將會有一方無法取得水資源。

(野生動物保育人士  Nkamunu Patita   Maasai族
(家畜)生活模式能和動物保育共存,意思是,動物會移動到另一個區域,尋找牧地和水源,草食動物吃草,牛也會跟著吃,只要是對草食動物健康的,對牛來說也是健康的,這樣足以讓我們的土地保持開放,能夠讓我們的土地不受干擾,我們喜歡這樣的方式,我們很感激這樣的方式。)

根據計畫內容,圍欄並非唯一選項,設置動作感應燈、同樣可以嚇阻獅子接近人類聚落,對此,動保專家也呼籲,計畫執行之前,需要更多協商與討論,並且要將馬賽族人和利益相關者納入決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