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寄望在籃球與田徑場上找到自已方向的阿美族孩子Tana也就是郭婞淳,國中時期參加全中運400公尺接力賽,這一次掉棒失誤,教練幫她報名舉重項目,沒想到在沒有練習情況下,一舉就拿下金牌,不過當時郭婞淳並不喜歡舉重。
(舉重國手Tana (郭婞淳) 阿美族:
那時候其實我很討厭舉重,因為我們國中是沒有舉重的,所以我們要練舉重的話,我們要把自己拉到別的學校去,拉到別的學校去就變成說,我的籃球沒辦法跟同學一起練,所以那時候就很排斥舉重,就是不喜歡跑到別的學校,那時候因為這樣子,我還不想要去學校,就為了不想要練舉重。)
郭婞淳小時候的生活可以說是「居無定所」,除了跟外婆相依為命住在工寮外,有時也去阿姨或舅舅家寄住,由於跨區就讀每天一大早就得騎著腳踏車飛快的穿過田野才不會遲到。不過,性格堅韌的郭婞淳沒有被貧窮打敗,反而靠著一次又一次的舉起槓鈴改寫自己生命。個性屬於行動派一但確認目標就會堅持到底的她2010年在就讀台東體中在蒲雅玲教練完整的舉重訓練下,先後在亞洲青少年舉重錦標賽及新加坡青年奧運拿到舉重銀牌這兩次國際大賽得牌讓郭婞淳終於下定決心朝舉重之路邁進。
(舉重國手Tana (郭婞淳)阿美族:
對林教練第一個印象就是很兇,就是會害怕,然後一直到高中,成績比較上來的時候,就被選為陪練員,因為我有個學姊在這裡,然後就變成她的陪練員,所以高二的時候就進來國家隊,然後就由林老師帶。)
2011年4月1日郭婞淳加入國家隊接受林敬能教練的訓練從此位於高雄左營的國訓中心成為她另外一個家。舉重室槓片落地深沉又清亮的聲音,引發極大迴響,每一天固定而緊密的練習就成為她生活的大部分。當然最重要的則是和她有著極高默契的林敬能教練。這個看起來有些嚴肅卻視舉重為第二生命的林教練不但是郭婞淳的恩師,更是如父親一般陪伴著郭婞淳度過她人生中每一次的考驗。
(舉重教練 林敬能:
婞淳她特別適合在舉重發展,她的爆發力特別強,舉重是重視於爆發力,越強越有好的表現,然後心理素質又比別人家好,譬如呢,很多人會怕重量,那她剛好相反,很多教練都要說加重,不夠啊再加重,她剛好相反,我們說可以了,輕一點,輕一點,也就是說她有向上主動積極的心,所以會在這舉重表現上,在運動場上會有更突出的表現,很多人不管是運動員,很多人都很容易滿足,也就是說,他很容易在舒適圈裡面,他沒有辦法走出來創造,所以她會自己走出來那個舒適圈,她會認為她九十公斤可以了,她就要往上走,往上加。)
郭婞淳願意忍受訓練的枯燥與孤獨,每天與槓鈴為伍,積極態度讓她在運動場上有了傑出表現。2012年郭婞淳挺進倫敦奧運並拿到第八名的成績經過奧運的洗禮,郭婞淳有了更強的心理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