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氣候變遷以及慣行農法影響,以往阿美族人在戶外隨手可採集的野菜逐漸減少,為了有效保存野菜傳統智慧,野菜學校推行保種計畫,近期舉辦特展分享階段性成果。 ## (NS 介紹) 野菜學校校長Dongi熱心的介紹毛柿子的營養成分,分享阿美族傳統飲食智慧。但受到慣行農法以及土地開發的影響,導致棲息地破損植物種類銳減,因此開始突破野生植物的框架,開始推動保種計畫。 [[上字]] (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 Dongi Kacaw (吳雪月) 阿美族: 這些年在整理野菜的過程當中 我發現小時候吃過的野菜 很多都不見了 我覺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一個除草劑還有一個是農藥 再加上棲息地土地的減少 所以有太多的因素 我們再不趕快種植保育 很多東西會不見) Dongi指出,目前列冊的阿美族野菜植物有150多種,但成功保種的僅有35種,人類快速發展,幾乎是在跟時間賽跑。 [[上字]] (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 Dongi Kacaw (吳雪月) 阿美族: 我們先從五個鄉鎮 如果有五個鄉鎮 也能夠有一個小小的保種基地 那對未來台灣原生種是 非常大的好事 [[上字]] (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副處長 王怡靖: 希望以後跟 原住民部落能有更多更多的合作 因為山林跟 原住民的生活是在一起的 你保護你們的家園 我們保護我們的國有林班地 我們一起來合作 台灣林業會更好) 現階段野菜學校已經把常見的10種野菜進行營養價值成果分析,後續會把相關文書成果分享給野菜小農。期許未來在花蓮能夠推展至少5個保種基地,維護永續台灣原生種植物。 (Calaw Opic (丁至軒) 花蓮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