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記者
Looh 花蓮/豐濱

原家中心安排非洲鼓課 音樂文化充實童暑假

貓公部落原家中心,為了讓孩子脫離3C產品,特別安排學生學習非洲鼓的課程,長年在花東帶著部落小孩打鼓的指導老師坦言,希望部落的孩子,不要沉迷在電視或手機的遊戲裡,希望藉由學習非洲鼓的機會,讓孩子站上舞台,提升他們的信心,去面對不一樣的文化挑戰!

部落裡的孩子比起都會區,暑假期間的活動選擇不多,通常都只能守著手機玩遊戲,為了讓孩子脫離3C產品,貓公部落原家中心特別安排非洲鼓的學習課程,希望透過音樂激發孩子學習的潛能,還能夠對不同的文化有所了解。

(貓公部落原家中心輔導員 Sawnah(汪金珠) 阿美族:
tomalamozong no vazay a tao 
這些小朋友大部分都是,我們貓公部落的小朋友,這些小朋友有21位,最小是幼稚園中班,最大是要升國一的,學習打鼓是要遠離手機3C產品,然後讓他們在左腦跟右腦的,協調之間在學習當下會比較好,然後用多元的文化,用多元的音樂,來去刺激他們學習的方式)

非洲鼓來自於西非,是一種用繩子調音的蒙皮高腳鼓,徒手演奏,主要有低、中、高三個音,非洲鼓音樂跟台灣原住民文化一樣都是沒有文字的記載,因此指導老師在疫情期間也花了快2個月時間來教導。

(貓公部落小朋友 吳妍晞 阿美族:
macinanao a kanakan
第一次的時候覺得不會,然後就慢慢的學就覺得很開心(對你有什麼幫助)有些人不會打的話,可以幫老師)

(音樂老師 Soto cilangason(孫達夫 ) 阿美族:
sinsi
非洲跟台灣原住民,都屬於部落文化,我覺得對台灣原住民小朋友,他們反而,他們身體感受性,我覺得比漢人還要強,我長年在花東帶部落小朋友打鼓,我覺得第一讓他們就是,不要沉迷在不管是電視或者手機,那其實也從打鼓裡面,就是給他們一個站上舞台的機會)

孩子已經從初階到目前能夠記3種樂曲,希望未來孩子能夠走上舞台表演,讓自己對文化的重視,可以從另外一個層面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