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7年時光的《原教界》雜誌,為了慶祝發行第一百期,推出特展《原教露相》並在日前正式開展。總共邀集1300多位作者,並收錄超過3千篇對於原民教育的觀察與評論,希望透過展覽,帶領觀者回顧原民教育的發展歷程。
以原住民教育情報誌自居的《原教界》在9月8日上午舉辦《原教露相》特展開幕記者會,邀請歷年來為雜誌盡心盡力的幕後推手,一起重遊《原教界》出刊100期,這17年來的點點滴滴。而《原教界》的發行人、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也親自出席特展開幕,為編輯團隊出刊100期的努力與堅持,加油打氣。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 Amis
Cu'oe ta yenminhoe
公部門經常會刁難受委託單位的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做得很好是政大的辛勞,那能做到100期表示做得很好,今天100期我要宣布,只要政大願意做,繼續做,我們採擴充的方式,至少讓你們有3年穩定的經營。)
一年一標的不確定性,加上每2個月就要出刊的壓力,《原教界》走了17年,藉著編輯團隊、相關單位以及投稿作者的堅持與努力,才有辦法走到今天。
(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黃季平
leyenkiu
整個雜誌的完成它不是只有一個人,也不是只有一個團隊,因為我們還有3千多篇的文章,那有1千多個作者,所以有些作者他其實投稿了很多次,然後去慢慢的累積,才有今天這樣的一個成就。)
而本次特展的三大重點,除了有記錄著1304位《原教界》投稿的作者名錄牆之外,還有傳達政策、教學、教材、產業、文化等《原教界》的六大核心領域區域,最後再以手作展示,展現《原教界》每期藉由不同的媒材跟封面設計呈現的多元面貌。
(政治大學學生 Syat Basan(楊顥) Atayal
o'oko no tmops ʉ
我希望就是整個台灣的社會都可以,就是透過原教界,然後聽到就是部落最真實的聲音,然後還有一些部落族人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從《高山青》、《山海文化》再到《原教界》,原民的聲音與生活用文字的方式持續地傳達並記錄著。《原教露相》特展從即日起展到10月30日,帶領大眾了解原住民族教育的發展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