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照片搭配圖文解說,讓使用月曆的人,能清楚了解部落傳統農耕知識,再仔細看,內文上還標示了族語書寫系統跟QR Code,民眾只要用手機一掃,就能透過部落長輩的聲音,學習排灣族語。
(台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蕭鄉唯:
透過掃描這個QR Code就可連到網站去,除了可以看到族語之外,還有長輩用口說的方式念給你聽,(月曆)為什麼是從8月開始,因為我們是以排灣族的過年,我們從收穫祭的前後開始,就差不多8月的時間。)
以排灣族辦理收穫祭時間為月曆年首,台東大學人社中心結合啦里吧文健站,一同製作《niamen a quma-我們的山上》排灣族農事曆,將當地部落生活作息編排12個農事主題,列出每個月可種植、採集與收成的作物,透過互動式設計結合資訊化,讓文化知識得以傳承,也藉此促進老幼對話。
(台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蕭鄉唯:
譬如說這個地瓜很可愛,透過vuvu去告訴他(小朋友),這些東西是怎麼樣來的,這算是一個起頭,透過這樣的農事曆,是希望去刺激小朋友,他不管是住在部落的,在家裡或是他去台北,他把這份拿去掛著,他至少是跟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鄉跟自己的文化是可以連結的。)
(啦里吧部落耆老 林輝發 排灣族:
現在越來越少人,做農事這方面的工作,大概都是跑到外面去從事,一些勞動的一些工作,已經沒有人在耕作了,很難過,但是也沒有辦法。)
現代化生活下,原住民族對傳統生活的節奏逐漸陌生,台東大學人社中心走入部落,透過與啦里吧文健站長者共學共做的過程,記錄下排灣族藉由季節、農作物以及大自然變化所組成的時間觀,並以月曆的形式呈現,讓過去仰賴口傳的生活智慧有「曆」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