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記者
吳品儒/花嘉忻 編譯

澳洲政府曾實施同化政策 逼迫原住民族"白化"

ray 澳洲 kakhayza'an to'oya' kayni' SinSinrahoe' tani nasiya nonak ka kaspengan 'i'iyaeh, 'isahiza ka SinSinrahoe' tatini' Siro:o'on 失落的一代. hini howaw sa'oewaz pa'omahowiS nasiya ka hina'azem. 'isa:a' hayza' 1 Say 澳洲 minkoringan, siya rima' pakita' ka sinsang, 'isa:a' Sahoero: nisiya tatini' ma' 失落的一代. bi:il ila siya lobih komi:im 'inonak a ka kaspengan, loemoehloehay 'am nak'ino' tomonon, o nonak ponrowa' ka katatoroe'an, kayzaeh lalazem saboeh ka SinSinrahoe' ka mae'iyaeh.

在澳洲,「失落的一代」所造成的世代斷層,是許多族人心中的痛,而就有一位澳洲女性在就醫時查詢紀錄發現,原來自己的親人也屬於「失落的一代」。之後她找回自己的族群認同,向族人學習編織,並且開設工作坊,讓更多有類似經驗的族人藉此維繫情感。

收集樹枝、樹葉,做手染布,大自然的素材在工匠的手中化為美麗的編織作品。澳洲的Felicity Chapman原先並不曉得自己具有原住民族的血統,但在多年前腦中風的治療過程中,她查詢家族的醫療紀錄,發現原來祖父屬於「失落的一代」。

(編織工藝者 Felicity Chapman, Wiradjuri族
kamatomnon
Felicity Chapman  Wiradjuri
我一直懷疑自己 感到孤寂,覺得自己是這塊土地上的外來者,沒人了解我 ,突然間 我知道我是誰了,所有事情都說得通了)

病情穩定後,Chapman展開家族尋根之旅,並且和族人學習編織技巧。隨後她成立工作坊,讓族人可以透過編織,建立個體以及族群之間的認同感。

(工作坊成員 Barbara Walker
工作坊成員
Barbara Walker
我活了大半輩子,原本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可是編織幫助我很多,它讓我跟身邊的人重新產生連結)

(工作坊成員 Tierra Riley
工作坊成員 
Tierra Riley
我學會編織 回去再教小孩,親子之間就有了文化連結)

從對過去一無所知,到現在開班授課,破碎的世代記憶透過編織,展現出現代的樣貌。

(澳洲/Whitsun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