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昨天(20)舉辦''蘭陽平原的噶瑪蘭舊社、移動與變遷''課程,邀請部落族人一起透過學者的實地調查,深入探索噶瑪蘭族在蘭陽平原的歷史記憶。
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20號舉辦''蘭陽平原的噶瑪蘭舊社、移動與變遷''課程,邀請1990年代在宜蘭研究噶瑪蘭族的學者詹素娟擔任講師,透過已知文獻以及自身的實際調查,希望協助族人,自己撰寫族群歷史。
(講師 詹素娟:
把自己的系譜建起來
把自己的口述歷史做起來
然後把自己的村落的歷史寫出來
然後叫「我族寫我史」)
(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陪伴老師 Bauki Angaw(潘朝成) 噶瑪蘭族:
原住民的這種
歷史的詮釋權或是話語權
有的時候我們要小心一點
畢竟這個學者的論述
值得我們參考
而且他們
也做過了很多年的研究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跟他們討教 互動)
詹素娟透過自己的實地調查,讓族人更可清楚知道,過去噶瑪蘭族的多個舊社,原本可能是在哪裡,環境上的特色又是如何?尤其是奇立板社一代,在地理、地形上的特色,現在是否還可辨識?要如何辨識?
(參與民眾 Pipis(潘靜慧) 噶瑪蘭族:
我會知道說
原來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
我的祖先是因為什麼原因
搬遷了兩次到現在這個位置
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課
今天是因為很可惜在平日
不然
我都會帶著小孩他們一起回來上課
小孩他們也都很認同(身分)
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在未來也會舉辦更多跟噶瑪蘭族群歷史文化相關的課程,邀請族人一起建構出屬於自己族群的歷史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