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om qmazih bnkis sraral ga maki nanak gaga nya
早期泰雅族種植穀物是在山上以燒墾的方式耕作,其中lmom(燒)的過程怕會引起火災,因此燒墾時候極為小心,按步驟點燃新開闢的耕作地。我們來聽聽耆老的說明。
lmom 燒墾
gmsyaw防火線
trakis小米
basaw稷
guqi休耕地
(五峰清泉部落耆老 Tosyuw‧Payan Atayal:
所以砍伐樹木解開枝幹的工作是用sbayux(換工)一起來工作的,都是所有的親戚表兄弟來一起工作。開墾的前夕他們會先去打獵,有了獵物(肉類),就會開始進行開墾這樣的大工程,把樹木都分解開來成為新的耕作地(旱地)。這部分做完了以後,據我所知9月就要lomun(燒墾)了,因為九月比較乾燥七八月天氣太熱。他們會先做防火線,防火線一定要先做起來,這也是請很多人來幫忙(maras),要開闢防火線,叫做gmsyaw(清除防火線)。完了之後,要從最上方開始點火燒,是這樣,從最上方點燃,再點燃左右邊,不會一下子都點燃,慢慢由上而下的燒。上半部燒的差不多了,才從下方點燃,這樣一下子就會燒盡了,連木條都會燒起來。這部分完成了就是lgmhak(清除),整理所有還沒燒完的木條,會把木頭堆起來,也會帶回家當柴燒。我知道那時候大家都還在燒墾。至於工寮的牆面是用木頭堆疊起來的,留下窗口跟門。經過一年沒有木材燒,就會拆牆面的木材來燒,拆下來當柴燒。因為真正播種穀物是兩年,tmubux(播穀物)是兩年。早期我們都在比較高海拔的山上,大都是播trakis(小米)跟basaw(稷),pagay(稻米)不太適合。所以來到低海拔,低海拔才適合播旱稻,來到山下之後我們才吃到稻米,從那時候大家都喜歡吃稻米了!從此開始播稻米(旱稻),不再居住高山上Papak(大壩)的周邊,因為那邊只能種trakis(小米)跟basaw(稷),海拔太高無法播稻米(旱稻),離開那裡來到現在的地方生活。燒墾地的第一年第二年收成會很好,三 四年以後就不太好了,土地的肥料不夠了,閩南語說puy(肥),就是土地沒有養分了。族語說:yaqil uraw nya..(土地不好了..)舊了的意思,也就是稱為guqi(休耕)準備要休耕土地養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