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都市建設,原鄉的道路及橋梁等公共建設,更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今天(1)立法院在另一邊的交通委員會,則談到原鄉建設的安全問題,有立委就表示近期氣候異常,政府應改變對公共建設興建或修復的觀念。
上個月圓規颱風的豪雨,造成花蓮瑞港公路坍方,中斷縱谷及海岸線的往來,更讓奇美部落淪為孤島。而這條重要的聯外道路,卻礙於屬於縣道,立委鄭天財認為,在經費及維護工程上,都難以做到完整檢視復建。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 (鄭天財) 阿美族
通常是這樣,如果你有跟他(花蓮縣府)說,我們會做更多的協助的時候,他們會提更詳實的復建,災害復建的計畫,行政院的災害準備金,希望公共工程委員會在審核,能夠給予更多的協助 )
對此工程會主委則回應,未來會進行勘災並全力協助。
但去年瑞港公路才剛發生過坍方,反覆修建的情形,在原鄉地區也相當常見。立委伍麗華就認為,政府應調整對公共建設的觀念,針對容易受災的地區,編列足額經費,並參採在地人意見。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 (伍麗華) 魯凱族
在地人其實他有很多的意見抒發,他們在那邊都會講說,早就說不應該是這樣做,應該做在那裡這樣那樣,非常多的指導意見,也是讓我們慢慢去思考說,未來在整個公共工程的建設,似乎是應該要去啟動一個,在地居民參與的機制 )
工程會主委也認同此說法,但要完整的工程規劃,龐大經費從何而來?過去綠營立委就有意推動公共建設投保制度,降低建設損壞後的花費,但工程會卻持保守態度。
(工程會主委 吳澤成:
那是不是保險機構,他是不是有這樣的意願,或者是這樣的能力,可以來因應這個制度,我想我們可以來做一個探討 )
工程會表示會再研議,不過氣候異常不只影響公共建設,也正逐步威脅原鄉族人的安危,而這也是政府要思考該如何面對,並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