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記者
Ciwas Yamai (蔣淮薇) / tjivuluwan(孫政賢) 台北市

"阿嬤家"遷新館 睽違300多天重啟營運

"ni koko' taew'an" patae'aes 300 hahila: 'isa:a' matawaw ila 

hini kakita'an rino:o'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koSa'en ray taywan minay1 ka kakSekla' an ka howaw noka 慰安婦, powa'aw Sa'la' 'aybelen noka kak'ayaeh, 'isa:a' 'okik lal'oz ka kapawka'an ka rayhil, 'isa:a' patae'aes ila ka pinatawaw. 300 hahila: Sahpi:ih ila, 'isa:a' hini ila matawaw ila naehan, 'ana pakita' ila ray 'ima 'oel'oelae'an ka kakita'an, 'isa:a' noka 'ima 'okik hingha' ka ra:an pakita' ila. 'am pakSekla' no mae'iyaeh ni 慰安婦 ka kinbazae'an, pakSiwa' tani hini 'ima 'awmonza' ka pinayziza'an, poti' mae'iyaeh tomi'lihlih ka 'aroma'.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這是台灣第一座慰安婦博物館,無奈過去受到疫情衝擊,大幅減少營運經費,不得不休館。經過300多個日子,如今正式重啟營運! 雖然搬到規模較小的新館區,但經過重新規劃,要帶領民眾認識慰安婦阿嬤們的生命故事,希望讓這段沉痛歷史,作為性暴力防治的重要教材。

(我問天 我這麼年輕的女孩子
我清白的身體被日本軍人,給這樣性侵害,我的顏面無地自容,我一直問自己,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我的命很苦)

坐下聆聽,阿嬤沉痛的親身經歷。當年正值花漾年華的已逝慰安婦阿嬤Iyang Apay,原本應該如同蝴蝶翩翩飛舞,卻在17歲時,遇上生命重大轉折。因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在台灣推行慰安婦制度,強徵年輕少女被迫為日軍提供性服務,而台灣本島,以原住民為主要受害者。

這血淚斑斑的歷史,藉由照片、電報清楚佐證,脈絡化的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內呈現。再走進屋裡一看,這裡就像阿嬤曾經封閉的內心,字句控訴著日軍暴行,但仇恨傷痛也在她們心中,長出力量,要為更多遇難同伴,勇敢發聲。

(婦援會綜合規劃室組長 余嘉修:
婦援會綜合規劃室組tahoki'余嘉修
走出阿嬤的心房,這間屋子之後,就會到第四區的部分,面對歧視的韌性,當阿嬤她們願意站出來,控訴日本政府的這些,慰安婦制度之下的,人權迫害的時候,一樣她們也會受到,很多的質疑)

雖然自從1992年,那場黑幕之後的記者會,阿嬤們挺身揭露,這段被大環境噤聲的歷史傷痛,卻也迎來排山倒海的質疑批評,但在婦援會長期陪伴下,他們看見並且記錄這群阿嬤堅韌的生命品格。

(婦援會綜合規劃室組長 余嘉修:
婦援會綜合規劃室組tahoki'余嘉修
目前的課綱裡面其實,對於慰安婦這個議題,已經愈來愈淡化,所以婦援會還是持續在做,慰安婦議題應該,納入課綱的倡議,另外一部分我們以實際行動,可以到校園去推廣人權教育)

儘管婦援會過去受到疫情衝擊,在營運經費吃緊的多重壓力下,不得不將台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休館,但歷經300多天等待,"阿嬤家"終於找到新館,並在10月27日起,以嶄新風貌與社會相見。雖然目前僅開放周一到周五,採預約制參觀,但婦援會透露,未來不排除延長到周六,讓更多人走進認識阿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