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記者
Kimliyan Masikadr(陸萱)/Tjivuluwan Rayan(孫政賢) 台北市

原民新生兒死亡率高於平均 關注原鄉產婦處境

不過在國內新生兒人數不斷下探,新生兒成了家庭與社會最珍貴的資產,在照顧上相對也會花費更多心思,不過最近國健署卻公布了一項數據,發現早產兒體重過輕問題增加,甚至還有報告指出,原鄉嬰兒死亡率高出全國嬰兒死亡率,原鄉產婦處境是否能夠翻轉?就有學者認為,除了交通問題外,更要提升產婦對自身的健康意識。

隨著國內新生兒人數不斷下探,每位寶寶的誕生成為家庭與社會最珍貴的資產,因此在照顧上也會特別用心,不過最近國健署卻公布一項數據,發現新生兒體重過輕比例增高,也增加照顧上的難度。從99年到109年期間,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從8.3%增加到10.1%,約每10名新生兒,就有一名體重過輕,但造成出生體重過低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早產,因此國建署110年和5家醫院試辦,建立早產兒醫療追蹤照護網絡,明年將延伸到花、東和離島地區。

(國健署副署長 魏璽倫:
我們是用所謂的合作整治醫院,就是用網絡的概念,就像今天(15)剛剛,我們同仁也有報告就是,可能馬偕(醫院)出生的寶寶,可是我們可以跟,台東的馬偕醫院來合作 避免漏接,明年我們就會去盤點全國的資源,看能不能也把東半部這塊也補起來,也包括離島)

在維護早產兒健康同時,另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原鄉新生兒死亡率明顯高於全台平均,2019年原住民嬰兒每10萬人就高達649人死亡,是全國嬰兒死亡率的一倍,死因也包含早產問題,而癥結點出在哪裡?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Umin‧Itei (日宏煜) 賽夏族:
當然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原住民族地區很缺的,也是我們婦產科醫師,如果我們的媽媽其實有時候很忙,甚至因為地區比較偏遠的話,那她甚至要去做一次產檢,其實都很不易,所以這個就會造成說,我們的媽媽有時候,可能沒有定期去產檢)

原民會透過文健站加強宣導,增加產婦產檢次數固然重要,但社會支持也是重要元素之一,產婦對健康有意識,家人從生活起居、飲食調養著手,讓母體成為適合孕育健康生命的搖籃,學者也表示,目前正在試辦的原鄉巡迴超音波車,是否有效改善原鄉孕婦處境?還得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