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
記者
gese paljaljuman 屏東瑪家

舊好茶部落石板屋修繕工作 辦座談會分享成果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在2018年獲得文化部文資局經費補助下,推動舊好茶的守護計畫,並開辦好茶舊社"修繕維護人才"培訓工作坊,由魯凱族人自主培訓工班,返回舊社維護石板屋,經過二個梯次的修繕維護工作,共完成了7棟石板屋。而為了分享修繕成果,屏東縣文資所"石板屋修繕技術"保存座談會",並邀集相關成員,分享經驗。

投影幕上播放著,魯凱族人修繕舊好茶部落石板屋的過程,族人就地取材、以人工搬運外,從疊牆、上梁立柱到鋪設石板,用人力完成了共七棟石板屋的修繕,讓魯凱族石板屋修繕知識體系跟家屋文化得以延續。

(好茶石板屋建造技術保存者 杜冬振 魯凱族:
在外面在野外野地它是硬梆梆的石頭,不起眼不怎麼樣,但是當它變成一個你的住宅的時候,它醞釀的是一種沒辦法,去說出來的一種情意在裡面,代代相傳各種的倫理現象,這個應該是我們現在,現代的人要去重新去體會)

(屏縣府文資所主任 林洋助:
在今年完成了第二季的人才培訓,除了這個以外我們也把這些講師,登錄為我們屏東縣石板屋技術保存者,讓他們更有一個身分跟他的一個地位,來帶領這些學員來辦理(培訓))

為了讓不同地區的石板屋修復保存者彼此交流,座談會邀集曾參與屏東好茶舊社、舊排灣部落跟老七佳部落,以及花蓮佳心舊部落等四個部落石板家屋修繕的成員,分享彼此經驗。

(老七佳部落石板家屋修繕組織成員 趙秀英 排灣族:
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心我們(文資),更多的政府單位也協助我們,因為不管是(道)路或是建材,大家的困難都是相同的)

(花蓮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員 陳孟莉:
因為它其實是在國有林班地上,又是在國家公園的境內,所以受到像森林法或是林產物的採取,還有國家公園法的一些相關規定,所以其實這樣的一個計劃的推動,其實是需要政府機關做為一個平台,去處理法令的解套)

屏東縣文資所表示,由於好茶舊社地理位置因素,取材、運材都很艱辛,要在修復過程進行人才培訓更不容易,甚至工期還會因汛期而中斷,但看得到部落為家屋重建努力,加上青年投入學習,讓石板屋修復技術能一代傳一代、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