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焦點新聞來看到,第五屆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日前登場,而今年競爭依然相當激烈,吸引105件藝術創作參賽,最終遴選出8組優秀作品;當中我們也看到,這些得獎作品,大多跟部落、山林、大海有深刻連結,另外最特別的是在評審團獎部分,更有別以往,由紀錄片奪得!象徵當代原住民藝術表現方式,也越來越不受媒材限制。
以支持原住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為目標的Pulima藝術獎,近年雖受疫情影響,首次把徵件期程延長一年,希望在不停辦活動前提下,讓更多優秀原民藝術創作被看見,就在26號這天,正式舉辦"第五屆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
(原文會董事長 瑪拉歐斯 達悟(雅美)族:
我們這次的作品有幾個特色
一個是
年輕世代的創作非常非常地活耀
第二個就是
大家的創作
很深刻地去檢視部落的主體
或者是他個人的成長
我覺得這些作品非常地精彩)
今年共有有105件藝術創作投稿,但只有8組創作獲獎,競爭相當激烈,而得獎作品大多跟部落、故鄉、山林大海有深刻連結。在三大首獎部分,視覺藝術獎首獎,由賽夏族人豆宜臻拿下,而表演藝術獎首獎則由TAI身體劇場獲得,再來是兒路創作藝術工寮,更是以紀錄片獲得今年評審團獎。另外,蒂摩爾古薪舞集、魯碧·司瓦納、伊祐·噶照、曾于軒以及布拉瑞揚舞團,也都以優秀作品獲得今年Pulima藝術獎的優選。
(藝術家 豆宜臻 賽夏族:
後續學了語言之後
你會發現你更可以去理解
老人家在講的東西
我覺得這是在過程中比較困難的部分
那另一部分是
在真正進入山裡面之後 那種身體感
妳開始去觸碰我們部落的土地的時候
那種感覺是很不一樣的
就感覺身體也在做變化)
(TAI身體劇場總監 瓦旦·督喜 太魯閣族:
透過織布逃脫我做的東西
去縫合任何一件的事物
雖然我不知道我的最終的目的在哪裡
可是就像我爸爸講的
人的心要像那個水一樣 要往前走)
特別在評審團獎部分,更是有別以往,由紀錄片獲得,象徵著當代原民的藝術表現的方式也越來越不受媒材限制。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創辦人 Dondon Houmwm 太魯閣族:
我們其實很訝異說
像紀錄片這樣的一個形式
它也可以成為所謂的藝術計畫
繼續努力
繼續把這些該被記錄的事情
該被討論的議題
能夠繼續延伸 繼續探討)
(紀錄片導演 Rngrang Hungl(余欣蘭) 太魯閣族:
就是家族從過去跟現在還有未來
我們到底是轉變的是哪一塊
還有當代像新的議題
女獵人的存在
還有新的祭司
像東冬祭司這個身分的存在
所以我們就想把現在部落呈現的
一些議題性的東西
還有當代面向的部分表現出來)
當代原民藝術創作途徑、方式令人反思,但也因著Pulima藝術獎的存在,鼓勵藝術家勇於表達自己想法。
(Pulima藝術獎評審團主席 瓦歷斯·拉拜 賽德克族:
到現在目前為止
原民的 不管是文學 表演藝術
各種領域 都在跟現代性在拔河
現代性到底要不要進到部落去
這個部分到現在為止
都還是一個問號
這個需要大家去共同去面對)
(藝術家 魯碧·司瓦那 阿美族:
Pulima藝術獎
其實對前面在走的人也好
對後面的那些晚輩也好
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鼓勵
也是一個透過這個獎項
更清楚地去看
我們在哪裡這件事)
雖然因為疫情,無法即時見證優秀作品,但原文會將從12月1號開始,以雲端策展方式展到明年2月28號,見證藝術家在時間、空間、環境困境下,深刻地透過作品表達生命中的各種境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