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記者
Tjivuluwan (孫政賢) 新北市

原資中心暨績優人員頒獎 鼓勵各校扎根文化教育

好的文化,就要透過教育方式流傳下去。教育部辦理《110年全國大專院校原資中心暨績優人員頒獎典禮》,就鼓勵各校原資中心,扎根原住民族文化教育,並輔導原民學生在校學習跟生活所需。

《110年全國大專院校原資中心暨績優人員頒獎典禮》17號首次在輔大辦理。在教育部力推下,大專院校廣設原資中心,提供原民學生生活輔導、課業生涯規劃發展以及多元民族教育,慢慢有所累積收穫,獲獎的中心人員提到,原資中心更像是一個家或部落,成為文化生活的實踐場域。

(暨南大學原資中心助理 Cingul Tjulevegan (陸家賢) 排灣族:
其實暨大的原住民學生,除了原專班以外,我們原資中心比較會關注非原專班的原住民學生,那非原專班的原住民學生比較多數都是來自都市,或對自己文化認同沒有很高的學生,所以我們很希望的是能夠用這個平台,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文化認同在哪,自己的身分是誰,不一定要讓他們回到部落,或不一定要讓他們做原住民事務,但是要讓他們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東華大學原資中心助理 Kinu Yosio (曾暐娟) 阿美族:
因為原民院是走課程系列的部分,那我們是走課外活動的部分,就是他們下課就會來我們原資中心,來放鬆聊天做報告,這時候我們就會去陪伴他們,平常我們都會做這些活動,然後也會有一些音樂會、傳統手工藝,寒暑假我們就會帶去部落,到部落去做田野調查、歷史採集、歌舞採集或當地部落的議題認識。)

隨著各大專院校,近年逐漸著重原民教育,加上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有許多計畫跟原民部落有關,原資中心角色,就不單只是輔導單位,而是成為一個盤點資源角色,連結地方,讓原民資源量能最大化。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 Tunkan Tansikian (陳張培倫) 布農族:
它(原資中心)算是在學校裡面,因為根據原教法依法成立的單位,所以我們現在會漸漸地鼓勵,除了原來的學生輔導之外,原民生輔導另外的能夠擴展到多辦一些活動,多去協調學校開一些課程,讓學校的一般學生去了解原住民,更不要說在學校的,不管是課程設計跟原住民有關的,或學校推任何計畫的時候,跟原住民有關,想做原住民服務的時候,它(原資中心)可以去擔任諮詢者的角色。)

陳張培倫提到,各校目前都有許多計畫面向注重在原民發展,但有心服務的同時,往往方式未必得當,因此原資中心同仁,就成為重要諮詢者,夠提供適切多元,對於族群文化有敏銳度的意見,這也是原資中心未來必須強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