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舉行的四大公投案,最終以執政黨主張的"四個不同意"結果收尾,但若細看原鄉地區的開票結果,會發現與全國的表決結果差距甚遠。原民立委就呼籲政府,應該在公投過後持續與不同意見的民眾溝通,讓對方理解政策為什麼要這樣做。
(總統 蔡英文:
穩健執政是我們一貫的原則,各種想法我們都會適當地,納入政策評估跟規劃當中 )
四大公投上周以皆無法通過的結果落幕,而正當執政黨感謝國人信任的同時,鎖定原鄉各地區的結果來看,幾乎與全國民意截然不同。尤其公投"重啟核四"一案,被認為與原鄉最為相關,結果卻也與政府期待相距甚遠,除了屏東滿州,其餘鄉鎮市都是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
(國民黨立法委員 Yosi Takun (孔文吉) 泰雅族:
這麼樣否定跟質疑政府的立場,那政府是不是應該要有責任,要去跟我們原住民這邊多溝通一下 )
立委孔文吉認為,這也凸顯原鄉多數族人對政府政策存有疑慮,原民會、經濟部等政府部門,應持續與原鄉地區,溝通說明未來的政策方向。
(行政院長 蘇貞昌:
有些國人同胞,對於有些問題仍有疑慮,政府會更努力來溝通,儘量來爭取更大的支持,讓政府更種政策做得更好,並消除民眾的疑慮 )
既然政策方向已定,還是需要花時間好好讓國人了解政策內容。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是否在公投前的資訊就不夠充足?進而影響族人的知情權益。但淡江大學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則認為,公投議題性本身就被政黨模糊化,無法充分討論,國人看到的都只剩四個不同意,或四個都同意。
(淡大蘭陽校園全球發展學院長 包正豪:
當這種話語出來,這種宣傳效果出來的時候,你有看到原住民嗎,沒有阿,這邊沒有原住民的任何角色,這邊沒有任何人的角色,沒有獨立個人的角色,這裡面有的只有什麼,只有政黨 )
然而學者提醒,政府或個人本就無法將自己的信念推延到整體族群,也須尊重每個人自由表達的權利。而如今理念產生差異,就得看公投後政府如何將自己的觀點與大眾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