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記者
gese paljaljuman 屏東瑪家

屏三和村灌溉水路年久失修 相關單位協調改善

屏東瑪家鄉三和村,分別由美園、三和跟玉泉三個社區所組成,在60多年前由瑪家鄉、三地門鄉跟霧台鄉居民遷居在此,而過去農田水利會的灌溉水道雖然流經部落,但因部落居民非會員身分,所以沒有灌溉水使用權,但農田水利會在109年10月1號正式改制升格為"公務機關"農田水利署,三和居民因此被納入擴大灌溉區,但其實村內灌溉水路早已年久失修,水路改善工程欠缺經費,同時牽涉土地使用問題,立委伍麗華邀集農田水利署、屏東縣府等單位,進行水路改善協調會。

屏東瑪家鄉三和村居民,因過去不是農田水利會員,導致長年灌溉用水不足,而當農田水利會在109年改制為農田水利署,將三和地區列為擴大灌溉區,但缺乏灌溉用水問題仍未明顯改善,居民認為水源頭的閘門未全部開啟,實在難以滿足400多公頃土地的用水需求。

(三和村長 金太平 排灣族:
水大家公平分大家公平這樣,那我們的水閘門是不是可以打開,每次都維持在(高度)15公分而已,怎麼放水就是那麼多那麼少)

農田水利署表示,根據收集資料及多次會勘發現,水圳供水量,足以滿足需求,缺水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圳路不佳,加上缺乏管理。

(農田水利署副署長 陳衍源:
水流不出來有2個原因,第1個就是圳路可能不好,那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講的,我們會來逐段(改善),同意書有出來的這一段圳路,我們計劃性系統性地來做改善,工程做好以後,我們未來必須要有一個管理組織,這個管理組織來規範大家的用水順序)

為了改善水路,農田水利署提出計畫,但需要取得地主同意,目前部分蓄水設施、渠道改善跟中斷續接,以及道路側溝及箱涵等經費已通過審核。

(瑪家鄉代會主席 杜文來 排灣族:
什麼時候(工程)開始做,才是大家最期待的,能夠早一點施惠(村民))

(農田水利署建設組規劃科長 張光耀:
縣府跟公所這邊把案子提過來,我們應該可以在一個月內,把這個東西核定掉,核定完之後縣府發包,所以應該如果假設順利的話,應該3月就可以開工)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 (伍麗華) 魯凱族:
各位的陳情很久了我們也不想再等,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個需要土地同意書,如果我們要等到全部(同意),要等到什麼時候做,所以做了一個調整願意的就先做)

立委伍麗華表示,原本計畫能進行全區水路改善,但礙於工程施作需要取得地主同意,為避免工程延宕,已取得土地使用同意的部分先施工,並以此為示範區,未來逐段施作改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