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來討論財團進入部落開發,是否充分進行諮商同意程序,最近立委孔文吉也成功爭取成立"礦政平臺",希望透過跨部會聯繫機制,邀請相關單位,每半年共同檢視原鄉採礦現況,並落實、尊重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程序。
原本綠油油山頭,如今裸露成光禿一片!這不是在花蓮新城山亞泥礦場,而是在宜蘭南澳鄉東澳部落上方,分別由信大跟潤泰兩大水泥廠,希望向林務局續租保安林地,作為礦業開發。
(聲音來源:東澳部落陳情人 陳秋月 泰雅族:
礦區面積最多的就是南澳鄉,因為復興區或者五峰鄉尖石鄉,甚至是大同鄉 他們有那個,石門水庫集水區(開發限制),花蓮的話其實它有這樣的保護,就是有水泥專業區礦石專業區,可是南澳什麼都沒有,來阻止這樣的開挖)
東澳部落陳情人控訴,政府若再不有所警覺,恐怕就會把山林掏空,而土石流後果,將由下方部落承受,這樣的景象也跟當初"保育國土"的初衷背道而馳,也成為礦務局主政的"礦政平臺",第一起陳情案件。
(國民黨立法委員 Yosi Takun (孔文吉) 泰雅族:
礦政平臺最主要是,建立一個規則跟制度,有意開礦的礦商,必須要跟我們部落溝通,不管新礦或者是舊礦,要重新申請(部落諮商同意程序),而不是只有開說明會,說明會跟部落諮商同意不一樣)
就是因為早年採礦業者多半未諮詢部落居民意見,衍生諸多爭議,如今在礦業法遲遲未修正前,立委孔文吉爭取成立"礦政平臺"跨部會聯繫機制,目前每半年會針對礦業開發案件,邀請相關部會參與,共同落實、尊重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程序。
(礦務局副局長 周國棟:
新核定用地階段,那我們一定要求他(業者),做諮商同意,那既有的核定用地,因為(礦業)法還沒過,所以我們會希望他(業者),做一些諮商的說明會)
也因礦業法修法工程具有高難度,礦務局再次呼籲業者,新、舊礦權申請前,都應跟部落做好敦親睦鄰,幫助環境永續,才有機會與地方共創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