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
記者
Kimliyan Masikadr(陸萱) / Iku lo'oh(張治平) 台北市

知名酒店攜手台東4部落餐廳 推原民限定料理

當部落在地餐廳,登上米其林殿堂,會有什麼樣的新風味呢?在去年米其林有原住民餐廳上榜後,不難看出國際美食已經吹起在地化風潮,而國內蟬聯4年米其林的餐廳業者,因此看準原民風味的商機,將從1月7號到14號,跟台東4間部落餐廳合作,推出為期一周的原民限定料理,讓民眾預約品嚐。

俐落刀法切下生魚片,這尾魚新鮮漁貨,是來自台東最具代表性的''鬼頭刀'',而切下的上腹部肉質紮實Q彈,正是美味所在,但你以為生魚片只能沾山葵嗎?原民主廚結合部落在地吃法,讓原味在舌尖打轉!

(M' Loma主廚 Kacaw ‧Tutuy 阿美族:
針對海岸的民族,像阿美(族)或是以及,蘭嶼這個達悟(雅美)族,這種族群來講的話,他們有一個傳統醃漬的叫做小辣椒,它去取代了山葵的位子,然後但是它會呈現出不同的味道,因為本身原住民本來的產物裡面,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飲食行為叫做醃漬品)

用醃漬小辣椒散發出的獨特香味,結合小米酒、水跟少許鹽巴製作成的醬汁,讓鬼頭刀生魚片浸漬其中,就像在海裡優游一般,而這樣的吃法,阿美族語叫做tenas,也就是"沾醬"的意思。而另一道,看似普通的麵疙瘩,是業者母親跟一位外省長輩所學,因此也具有江蘇風味,而族人也說到,料理食材來源都是自己種植跟醃漬。

(烏尼囊多元工作坊業者 王美華 布農族:
小米 紅藜 油芒,地瓜 南瓜 玉米,全部都是自己種,包括醃漬品橄欖醬,洛神醬 桑葚醬,都是自己醃漬的)

(餐飲集團觀光處長 賴映汝:
其實很多在地的食材,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次的交流,可以讓大家可以看到,在地跟永續的更多可能,所以其實有很多的食材,都是根據台東的在地食材,去做整個延伸跟整個創意料理的部分)

近年因為疫情關係,飯店業者表示,有些進口食材甚至受到限制,因此開始反思,如何運用在地食材並保有美食特色,而原民的飲食文化跟對土地的執著,同時也能展現永續精神,因此1月7號到14號,台北一家知名酒店將跟4間部落餐廳舉辦客座交流,推出限定料理,每天開放100席,而目前800席也即將售完,希望藉此把部落特色餐點,介紹到國際餐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