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kiu ho'aiti homo asng ʉ c ʉ ospepe 'e macucuma
台灣近期有許多物價漲價,而消基會日前指出,疫情可能不是這一次漲價的主要原因,並呼籲政府應加強查察,避免物價遭有心人士操控、壟斷。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1月1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2020、2021兩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從主計總處公布202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跟躉售物價指數來看,年增率大部分都是下跌的,到2021年才轉上漲,疫情恐怕不是這波漲價的主要原因。
(消基會董事長 黃怡騰
tayaezoi ta Siaocihoe
疫情期間躉售物價有跌的有漲的,所以我們能夠拿疫情來說,我們漲價的理由呢,那疫情期間(物價)有跌,你為什麼不跌呢,第二個 行政院在主計總處,就在前天(1/10)有講,他說我們實質購買率是下降的,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物價又漲 然後我們的購買力又下降,那這個時候這個情形,顯示出我們這個面對的是一個漲價的趨勢。)
另外,業者表示,疫情發生這兩年,在購買原物料時,價格也是明顯上升,且供貨比較難像之前完整,也會造成上游廠商供貨時間較長。在面對市場大環境不穩定,不管是疫情還是原物料上漲問題,在行銷方式上也有大幅改變。例如先前都是以市集、活動跟一般通路行銷,但現在網路行銷是趨勢,這也是需要額外負擔的成本。
(業者 馬燕萍 Truku
momhino
在我們提供商品的部分,的確會更有壓力,所以會做了一些價錢的微調,那我們相關的人事成本原料成本,面對大環境的不穩定性,其實我們承受的壓力也滿大的,所以我們當然也希望能夠在一個物價平穩的狀況下,能夠繼續發展產業,不管對於我們來講,對於消費者來講,都有比較有利的條件。)
(消基會董事長 黃怡騰
tayaezoi ta Siaocihoe
漲跌因素雖然是經濟常態,但是我們還是要請主管機關加強查察,來看看有沒有人是藉機哄抬,或者是無理由的漲價,藉機囤積,或者這個市場機制是不是有被扭曲,有沒有人為的操作在裡面,再來是我們是不是有這個聯合壟斷的力量。)
究竟這波物價上漲可能原因到底是什麼?還有待相關單位機關落實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