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 / 許家榮 新北市

"美麗的福爾摩沙語言"展 串聯生活.工藝.文化

 da apen o voovoong a ya parengen a apzapzatan

隨處可見的雜草"大花咸豐草",可以作為布料的染劑材料。莊敬高職農業群科的師生,將原民的生活、工藝、文化,透過"美麗的福爾摩沙語言"展覽,讓大眾看見原民如何透過本土的作物展現創意,製作出各種工藝品。

大花咸豐草,看似氾濫且毫無用處的植物,透過烏來泰雅族人的傳統染製技術,竟然可以為布料,增添色彩。

(參展學生 Samu Tosing(林彥祖) 泰雅族:
mivatvatek
不知道這些雜草還可以做染布,就讓自己更認識自己的文化)

莊敬高職農業群科的師生,希望讓大眾看見原住民的祖先是如何透過植物,串聯生活、工藝以及文化,舉辦了"美麗的福爾摩沙語言"展,從植物的種子開始,到植物長成後,如何應用到生活中的方式,藉由展覽方式,完整呈現出來。

(參展學生 Tahai(高君浩) 布農族:
mivatvatek
就是這展覽很有趣,就看到以前布農族做的東西(籃子),阿公阿嬤以前都會做,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也有很多之前都沒看過的東西,就不只自己族裡面的文化,還有其他族的,然後看了就覺得很新鮮)

(參展學生 Imay(蔡欣妤) 阿美族:
mivatvatek
從小的時候,就跟(讓)阿嬤一起(照顧)長大,然後跟她一起去田裡面 幫她做事(未來)就想要回到家裡那邊 陪她一起,一起種菜 賣菜 )

展覽不只連結原民學生自身文化,更邀請到原鄉工藝師,帶領學生學習如何使用植物染製布料,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到原民的傳統技藝。

(莊敬高職農業群科教師 蔡斯丞:
sinsi
在新北市的話,很多原住民(學生)其實都是在都市長大,那他其實自己都沒有體驗過,或是做過這些事情,那透過這樣的活動,其實我發現可以,激發他們很大的一個興趣,跟他們學習的動力,上課發問 提問都會非常的踴躍)

(莊敬高職農業群科主任   張莉莉:
sinsi
針對這些孩子們 他們的興趣的話,我們就會在課程裡面,不定時的邀請 我們這些業師,來幫我們這些孩子 來作一些傳授,也讓更多的孩子 知道他們的祖先,到底有哪些的這個作品(技術),然後能夠學習這樣子)

"美麗的福爾摩沙語言"展,將展到今年的3月14日,規劃"生活"、"工藝"、"文化"三大主軸,看見原民如何透過本土的作物,展現創意,製作出各種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