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y pawanen nu Sakizaya ku tawyaay natanengan
早期至今已生根長居於桃園的撒奇萊雅之族人,因當年原鄉部落的農業經濟式微,他們從原鄉離開前往都市就業,那時大都從事礦業工misikitang、木工、製造業等tayza i kusi。而後因為工作、教育、環境之需求,逐漸產生都市聚落saniyzu'。遷徙移居的族人,如今雖然離鄉已多年了,卻不忘祖先的語言、文化及傳統智慧都是源自原鄉。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他需要什麼東西,鐵絲 還是鐵軌的鐵釘。)
(華安社區頭目 Uya (楊進財) 撒奇萊雅族
tumuk nu Hwaanay
Uya 楊進財 Sakizaya
我是他的學長,大學長。)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我當時哭也哭不出來,我的心好像怎樣了。)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我犯比較大的錯誤,就會這樣罰站。)
桃園市平鎮區的華安社區,隱身了一群自1960、70年代,從花蓮輾轉遷居至此地的撒奇萊雅原住民。
2007年正名成功之後,全國登記人數約有1千多人。在華安社區就占了約10分之1。
許多人離開花蓮來到桃園之前,都曾在不同地方謀生。位於平溪的菁桐煤礦就是其中之一。
(華安社區頭目 Uya 楊進財 撒奇萊雅族
tumuk nu Hwaanay
Uya 楊進財 Sakizaya
我是民國58年來的。我的印象應該是五年級來這裡讀書。)
(華安社區頭目 Uya (楊進財) 撒奇萊雅族
tumuk nu Hwaanay
Uya 楊進財 Sakizaya
我們到坑口那邊,他們下班的時候,看到他們滿臉黑黑的,只有眼睛跟牙齒是白的,真的是很辛苦。我們每天到坑口那邊等著,因為每天都要在那邊洗澡,他們下班的時候要在那邊共浴,有一個洗澡堂,我們一樣是傍晚的時候就會去那邊洗澡。)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20 30台啦,這個洞這樣留下來,車子在這邊(mitumes)裝滿,就這樣一直連,一直連,連到最後一節車廂後,就到那個猴硐為止,然後在那邊再換車,貨車廂裝滿之後,然後運到好像基隆,還是用船去送到國外啦。)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這個是客人來參觀的,這個工作mangelu',就是我們撒奇萊雅族的話,很辛苦。
又髒,又很容易得肺病。)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沒辦法,那時候大家都沒有讀書啊,用這個勞累去換那個錢啊,誰願意做這個?很像老鼠 ,鑽洞鑽洞在地下。)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聽人家講說哪邊哪邊有挖煤礦,比較好賺。尤其是我大伯啦,我老公的大哥。「弟,我帶你去看」我老公的計劃就是要賺1年,讓我休息去做農,結果沒有想到2個月就走掉了。)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a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一年級讀到六年級。讀6年這樣,我在這邊畢業的。)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a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我最懷念的是我國小的同學,因為曾經我國小的同學在我很窮的時候,平地人,曾經幫助過我這樣。我的生活起居都有同學在協助我這樣。)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a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我對爸爸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每次我一來,我就懷念我爸爸去世走的路到臺陽煤礦這邊,我覺得一輩子我都會記得。)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a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因為家裡窮,沒有學費,畢竟爸爸走了以後,剩下媽媽在礦坑做事,有時候媽媽領錢比較慢,交學費比較慢,老師就會叫我去罰站。這個是我懷念的童年。)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因為我罰站,我比較皮的時候,我罰站會這樣子,我犯比較大的錯誤,我就會這樣罰站,一直這樣30分鐘,升旗的時候,好學生會站在這邊,校長會叮嚀,這個就是壞學生,這是好學生。所以我也是一個讀書的一個風雲人物。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假如說我爸爸一直在原鄉,可能我爸爸還在這個世上。講到傷心處,我就講不出話來。)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我當時哭也哭不出來,我的心好像怎樣了,都飄飄的,不知道到哪裡了。我給人家扶到醫院。)
(華安社區耆老 Nakaw (曾阿花)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Nakaw (曾阿花) Sakizaya
我不想回部落,回部落沒有用啊,沒有地方賺啊。我不會後悔,我很勇敢的。我的目標是我的小孩,能夠成長。能夠是一個乖乖的小孩。)
離鄉背井,在城市討生活的每一個族人,都有各自的艱難,然而,艱難卻使他們更團結,而語言成為其中一個凝聚族人情感的黏著劑。
(協進會主席 Cinceng (楊進成) 撒奇萊雅族
cusi nu syecinhuy
Cinceng (楊進成) Sakizaya
撒奇萊雅是在5年前,產生了第一位的頭目,也就是我們楊進財楊頭目。)
(協進會主席 Cinceng (楊進成) 撒奇萊雅族
cusi nu syecinhuy
Cinceng (楊進成) Sakizaya
我們每個族群在都會區都有族語老師,我們會建議頭目,總幹事,婦女會會長告知所有的族人,我們即將要開辦族語教學。)
要補字(華安社區 Iyong (何虹瓔) 撒奇萊雅族
wawa nu Hwaanay
Iyong (何虹瓔) Sakizaya
我今年8歲,是撒奇萊雅族。)
要補字(華安社區 Micyang (何晨欣) 撒奇萊雅族
wawa nu Hwaanay
Micyang (何晨欣) Sakizaya
我的名字叫 Micyang,今年8歲,是撒奇萊雅族。)
(協進會主席 Cinceng (楊進成) 撒奇萊雅族
cusi nu syecinhuy
Cinceng (楊進成) Sakizaya
族語推廣的部分,目前也有母語老師也介入到學校,再加上我們目前還有一個課輔班。課輔班除了教育我們小朋友以外,也同樣推廣我們族語課程。)
(協進會主席 Cinceng (楊進成) 撒奇萊雅族
cusi nu syecinhuy
Cinceng (楊進成) Sakizaya
在家多說我們的語言,利用空檔時間,不管是聊天也好,唯有從家庭做起,才有辦法真正去做到一個比較澈底的,光是靠學區,基本上,我個人覺得可能對我們族語的幫忙,非常有限。)
(華安社區 Adup(楊清淵) 撒奇萊雅族
babalaki nu Hwaanay
Adup(楊清淵) Sakizaya
我想的是,我們的力量是來自於部落的力量,所以很擔心會忘本。我們出社會的時候,別人看到我們撒奇萊雅族沒有力量,也會笑我們,因為我們不是大族群。長輩還有晚輩,不論是在都市還是在部落的,我們要互相打氣,就會更有力量,撒奇萊雅族就會更強大。我是這樣想的。)
為了延續傳統文化,除了推廣族語,在桃園的族人更排除萬難,在異鄉重新舉行消失了1百多年的傳統祭典 火神祭。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辦這個火神祭,其實不是說一次開會就成功。其實我們都會區的,像我這一代的,幾乎祖屋就是不會做。透過回原鄉,參加原鄉的火神祭,我就會派人去把祖屋照相,)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尤其我們的材料,跟原鄉差太多了,因為原鄉很好拿材料,我們這邊的材料都是要買,所以經費絕對是比原鄉的還多。)
(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Kumud (楊新國) 撒奇萊雅族
ayaway lisecang
Kumud (楊新國) Sakizaya
一句話,感動,流淚。就是想到祖靈,想到祖先的過程,這樣。只有感動。)
曾經幾乎被滅族的撒奇萊雅族群,憑藉強大的生命力,在多元族群的台灣保有一席之地。然而撒奇萊雅文化仍面臨消失的危機,族人努力的腳步,一刻都不能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