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6
記者
綜合報導

部落青年利用業餘 將拉阿魯哇語落實在日常

pi tʉkʉa alalamuru Hla'aluana maliaili kariHla'alua

拉阿魯哇族分布在高雄桃源及那瑪夏區,語言及文化歷經了近50年的斷層,愈來愈少人使用自己的語言了,在現在這個新科技時代裡,有一群年輕人,為了自己的族群文化及語言,他們選擇回到部落,用自己的力量去延續拉阿魯哇族的語言,他們向長輩學習,他們再教導後代,他們希望族語能夠落實在部落、學校及家庭,接著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群年輕人是如何來延續自己的語言。

早晨陽光微微露臉,來到高雄市桃源區興中國小,鐘聲剛響起,走廊傳來老師與小孩的聲音,老師身旁圍繞著許多學生。

師生們一起進到教室,他們用族語彼此回應,這堂課是拉阿魯哇族語課,在台上教學的,是游枝潔族語專職教師。

課堂上不只是要學習聽說族語,在閱讀與書寫上,也是教學很重要的目標,透過不同能力的建立,讓學生可以把族語帶出教室,把族語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族語專職教師 Vanau savangʉana(游枝潔) 拉阿魯哇族
pakiaturua tumatuturu karitahlana
Vanau savangʉana  Hla'alua
其實對我來說,其實國小的小朋友,他們的記憶力很好,也是他們對語言最好去洗禮的一個年紀,但是問題是我們的發音,但問題是我們的發音,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的發音,我們發音的問題,其實在小朋友開始學語言的時候,如果先讓他習慣這個音的時候,他再學中文,接觸拉阿魯哇音調的時候,其實都不怎麼標準。)

游枝潔也是達吉亞勒青年會副會長,從青年會草創時期到現在,一路伴著青年會努力與成長,對青年會有很深的抱負和期待。

(族語專職教師 Vanau savangʉana(游枝潔) 拉阿魯哇族
pakiaturua tumatuturu karitahlana
Vanau savangʉana  Hla'alua
我們現在有成立一個拉阿魯哇的青年會,那這些青年會的青年們,會有一個時間,像是一年一年會先做好,暑假到了會有夏令營、像平常的時間我們也都會開放一些針對拉阿魯哇族家庭的小朋友,給他們學習,給他們更精進單字及更精進文化的知識。
我們青年就是會去選幾個,針對拉阿魯哇族小朋友的家庭,一個禮拜一次去到拉阿魯哇族的小朋友家,做族語的教學,讓他們多多開口、多多練習、多多聽,效果都還滿好的,青年會這個做得很好。)

(族語專職教師 Vanau savangʉana(游枝潔) 拉阿魯哇族
pakiaturua tumatuturu karitahlana
Vanau savangʉana  Hla'alua
我發現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語言,流失得太嚴重,所以我們這幾個堪稱元老級的年輕人,我們就開始做一些計畫,我們要怎麼去找我們更多的青年,那我們要怎麼去培育我們的青年,所以我們就開始有了青年會。)

(族語專職教師 Vanau savangʉana(游枝潔) 拉阿魯哇族
pakiaturua tumatuturu karitahlana
Vanau savangʉana  Hla'alua
我們不能忘記老人家、祖先的腳步,但是我們也要往前走。)

(族語專職教師 Vanau savangʉana(游枝潔) 拉阿魯哇族
pakiaturua tumatuturu karitahlana
Vanau savangʉana  Hla'alua
其實現在老人家也動不了了、也搬不動了、也做不來了,所以現在不管是祭典還是任何有關於拉阿魯哇族的活動,都是我們青年會來做的,但我們來做之前,我們會先重新再去詢問老人家,我們要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那變成是說,耆老是我們的後盾,我們青年我們來動手做。)

(族語專職教師 Vanau savangʉana(游枝潔) 拉阿魯哇族
pakiaturua tumatuturu karitahlana
Vanau savangʉana  Hla'alua
Hla'alua的青年啊!我也邁入中年的腳步,我希望你們往後一樣能遵循的我們腳步走,看著老人走,在這創辦青年會的這幾年,大家都辛苦過來了,我們也看到了大家的付出跟努力,那也希望大家更努力的加油,把我們頂上最高峰 'ʉ'ʉraisa(謝謝)。)

拉阿魯哇族語課持續進行著,同一時間,社區裡阿公阿嬤也正緩緩地出門了,前往社區活動中心集合。

這是裡嗨杏文化健康站,長輩們每天早上都會到這裡活動,照服員熱情地要大家趕緊坐好,迎接一位來訪的年輕人。

在長輩面前用族語問候,不免看出他的緊張,他是拉阿魯哇語推組織的,專案人員陳思凱。

(語推組織專案人員 'Avi hlapa'ahlica(陳思凱) 拉阿魯哇族
cucumiapualʉ kariHla'alua
'Avi hlapa'ahlica  Hla'alua
語推組織在每個月都定期會到社區裡面做族語的互動,跟長輩們進行互動,不管是社區安全的宣導或者是其他族語的分享,用一些有趣的方式跟長輩們互動,目的也就是希望可以透過這些小活動,能夠來活絡族語在部落裡被使用這樣的狀況。)

把蒐集到的交通安全文宣資料,翻譯成拉阿魯哇族語,再到社區裡面進行宣傳,不僅是要宣導交通安全的重要,更是要分享族語的寶貴。

社區裡拉阿魯哇族雖較為少數,陳思凱仍然是努力地,將拉阿魯哇族語曝光,面對布農族的長輩,也是熱情地把分享拉阿魯哇族語,就是希望可以營造,拉阿魯哇族語的使用空間。

(語推組織專案人員 'Avi hlapa'ahlica(陳思凱) 拉阿魯哇族
cucumiapualʉ kariHla'alua
'Avi hlapa'ahlica  Hla'alua
其實我覺得我們社區比較特別的是大概有6成7成以上是布農族人,所以其實拉阿魯哇族語要在部落裡面被使用是很辛苦的事情,因為我們可能沒有一個足夠的環境可以讓我們好好的去使用,所以我們年輕人會去想說,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很足夠這樣能支持我們能暢所欲言去說族語的環境的話,我們就會透過一些活動、或是透過一些遊戲的方式,不管是再想我們今天來到的文健站,或者是在教會的聚會、或者是在其他的活動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只要有族人在的地方,我們都會透過遊戲或者是一些有趣的互動問答,甚至是我們會想說用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譬如說他們喜歡創作歌曲、他們喜歡唸rap、或是最近流行的抖音,我們都把它變成族語的版本,甚至是遊戲,透過這個遊戲、歌曲或rap的內容,可以讓年輕人覺得說說族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且說族語是很自然的事情,當我們想去把我們的心情感受發表出來的時候,其實族語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然後當我們說族語的時候,我們能夠更認識自己,能夠體悟文字上或是我們自己文化上更重要的文化意義在裡面。)

陳思凱是青年會的幹事,大學畢業後返鄉,投入文化復振的行列,到現在將近10年之久,在部落服務的期間,一路帶領青年會,參與各種活動 經歷不同事情,對於青年會的未來,陳思凱有心中的藍圖。

(語推組織專案人員 'Avi hlapa'ahlica(陳思凱) 拉阿魯哇族
cucumiapualʉ kariHla'alua
'Avi hlapa'ahlica  Hla'alua
像近期愈來愈多年輕人投入文化及族語復振的工作,那可是未來呢?是不是要有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去投入,我們也在互動的過程當中、推展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們也希望透過每一次的活動,我們能培育新的年輕人,我們可能會把機會讓給她們,例如說這一次的活動請他們來帶,這一次的活請他們去幫忙想一想怎樣的更有效的去把族語和文化去做推展,那其實就是展現一些可以表現的機會和舞台給他們,然後他們在這過程當中,去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去建立自己的能力,他可能也在過程當中發現,我可能不太了解自己的文化,可是這個可能也是一個機會讓他發現說,既然我要帶這個活動了,我自己要做功課,我要去找長輩們學習,然後經過這樣子的事情,他也可以真正的把這些東西內化、深刻在自己的身體裡面,然後當他再重新把這個資訊表現出來的時候,可能已經經過內化的過程了,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說我們已經在培育培訓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工作了,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子的方式,繼續滾動式的、繼續帶動更多的年輕人,然後也發現不同年輕人的專才,他可能對語言很有興趣、他可能對圖畫很有興趣、他可能有興趣的地方都不一樣,但是我們如何有效地把他們放到適合的位置,然後真正的可以讓年輕人再部落有事情做,而且可以做得有自信,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年輕人很想做的,然後也是正在做的事情。)

(語推組織專案人員 'Avi hlapa'ahlica(陳思凱) 拉阿魯哇族
cucumiapualʉ kariHla'alua
'Avi hlapa'ahlica  Hla'alua
其實我覺得現在年輕人進入到部落裡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因為我們背負的是要帶起新一代的年輕人繼續投入在文化復振,甚至是文化保存的這個工作,可是其實我們也去延續了上一代長輩們,尤其對拉阿魯哇族來說更是特別,我們上一代的年輕人可能經歷過不一樣的生命歷程,他們可能對於自己的文化、甚至是語言他們可能忘記了,甚至還有一些過程他們不願意再說,年輕人的進入,其實我們就是要把長輩們喚起他們的記憶,甚至要找到他們的自信,至於下一代年輕人的話,我們要找到他們對這個文化的認同,以至於他們會有更多的行動去參與再當中,所以其實年輕人在當中其實我們是一個溝通的橋梁,我們幫助新的年輕人可以重新找到自己,可是我們也幫助長輩們,可以在現在這個很多變的社會當中,仍然是對自己感到驕傲、仍然是對自己的文化感倒很有熱忱,甚至是他們把更多更多的文化傳給年輕人,那我們年輕人就在中間做整理、做溝通,然後幫助這兩個世代的年輕人繼續在這個世界的洪流當中找到自己,然後不會因為這個世界的動盪,不會迷路。)

(語推組織專案人員 'Avi hlapa'ahlica(陳思凱) 拉阿魯哇族
cucumiapualʉ kariHla'alua
'Avi hlapa'ahlica  Hla'alua
其實會來到部落裡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些年輕人會跟我反應說我不知道我回去可以做什麼,我不知道我回去的時候我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腳色,或者是他們會說,現在已經有一些年輕人在做這些事情了,所以應該不需要我了,我覺得我很想跟我們的年輕人說其實部落每一個人都很需要,而且還記得我們達吉亞勒的主旨嗎?我們用達吉亞勒takiiare來當作我們青年會的名字,不只是因為達吉亞勒takiiare是我們的象徵,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圖騰,他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就像takiiare的精神一樣,他是守護部落的神、他是保護部落的神、並且他們有12種不同能力跟名字,就像我們年輕人一樣,我們有不一樣的專才跟不一樣的能力,我們來自於不同的家族,可是當我們願意保護我們的部落、守護我們的文化的時候,我們匯集起來是一個很大的力量,而且在各個領域、各個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們的文化展現,並且我們可以用各樣的方法去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守護我們自己的文化。)

一位從桃源區公所下班,一位從拉阿魯哇語言推動組織下班,另一位則是從幼兒園下班,這幾個年輕人下班後開著車,不是要下山吃喝玩樂,而是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他們開著車從高雄桃源區,準備前往那瑪夏區做族語教學。

(語推人員 Pi'i hlauracana(宋孟竹) 拉阿魯哇族
cucutakuata'iara kariHla'alua
Pi'i hlauracana  Hla'alua
其實一開始我也有想過這個(教學路途)問題,之後因為我的工作我又跟耆老說過我做這份(語推人員)工作,然後他們說,那你可以嘗試去那瑪夏,我說為什麼,不管我們的族人在哪裡,你都要去教他,我是聽到他這句話就感動到我,才知道我也要不管路途多遠,或是要多少時間,我也要過來教我們這邊的族人,因為其實這邊的族人也需要我們的幫忙。)

只要時間到了 人也到齊了,語推人員宋孟竹開始進行族語教學,看著這群年輕人用輕鬆的方式上課,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做族語教學,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學習者們,對族語學習不感到沉悶不懼怕,反而產生興趣及主動學習的心態。

(拉阿魯哇青年 Apʉ Na'ʉvʉana(葛靜玟) 拉阿魯哇族
alalamuru Hla'alua
Apʉ Na'ʉvʉana  Hla'alua
我覺得很好啊!因為現在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很願意說族語,而且講得愈來愈好,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特別是我們拉阿魯哇族的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愈熱於講自己的族語,就很被受鼓勵。)

(語推人員 Pi'i hlauracana(宋孟竹) 拉阿魯哇族
cucutakuata'iara kariHla'alua
Pi'i hlauracana  Hla'alua
其實族語教學在以前,我其實沒有想過的,那因為以前有參與到文化的工作,然後有看到耆老們很辛苦的在傳承,有經歷到回到部落一段時間後,再思考說,是否年輕人可以站出來去承擔、去分擔我們耆老的一些責任,後來就回到部落去學習了,才發覺到族語的保留、傳承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這樣子,所以才會讓我有這個想法說,也可以盡我一份力去做語言傳承。)

年輕人每次為了族語教學,都費盡心思去針對各年齡層,設計族語學習的方式,他們使用唸謠教學臉部族語,他們翻譯詩歌,讓大家不僅在家中學習族語,也因為去教會獻唱族語詩歌,讓更多族人藉由詩歌學習母語。

(語推人員 Pi'i hlauracana(宋孟竹) 拉阿魯哇族
cucutakuata'iara kariHla'alua
Pi'i hlauracana  Hla'alua
我們年輕人的話,我們就會想一些比較趣味性的,因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那我們就會用唱一些詩歌,用族語去帶入,因為基督徒我們也會嘗試去唸主禱文,那也會去創造一些可以讓小朋友很容易記起來的,像是唸謠,兩三個單字一直重複一直重複,這樣子他們簡單的旋律也可以讓他們背起來。)

當然不只是學習日常族語,還要透過族語學習現代時事,青年們在課堂中,也會搭配節慶或時事做教學,因為過年快要到了,這群青年們希望也在課堂中,教大家過年祝賀詞,希望大家可以利用網路科技,或是碰到親朋好友時,互相用自己的母語祝福彼此。

她的名字叫做 Pi'i Na'eveana,也是一位優秀的拉阿魯哇族青年,在瀕危語師徒制計畫學過3年族語,在這個家庭成員裡面,一家人大大小小三代同堂,卻只她一個人會說拉阿魯哇語,其他人都不會說族語。

(拉阿魯哇青年 Pi'i Na'ʉvʉana(葛翠怡) 拉阿魯哇族
alalamuru Hla'alua
Pi'i Na'ʉvʉana  Hla'alua
我們年輕人其實就是很願意就是想要自己花時間來學習族語,所以我們自己青年會有組織就是年輕人一起去參加族語戲劇競賽,在族語戲劇競賽的準備過程當中,其實我們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族語在跟彼此對話,雖然說是台詞,但是準備的這段期間當中,其實台詞就會深深地烙印在我們自己的腦海當中,就是很難會去忘掉說,我背過的台詞是什麼什麼,不只這樣,再來就是我們年輕人,語推組織有一個很特別的教學模式,就是我們晨間族語,就是到國小,其實也是增加自己的教學能力,還有備課的能力,就是可以在之後,可能自己變成傳承者之後,至少在面對教學之後,我不會害怕我要怎麼教,所以其實都是一個儲備能量的概念。)

族語的流失 文化的斷層,被這群回部落的年輕人發現了,他們決定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現代年輕一代的想法,結合族語教學及文化傳承,用最快的時間 有限的資源,希望能將這慢慢消失的文化及語言,一點一滴的救回來。

(語推人員 Pi'i hlauracana(宋孟竹) 拉阿魯哇族
cucutakuata'iara kariHla'alua
Pi'i hlauracana  Hla'alua
有時候想到說,如果是以我們年輕人的方式去做教學,或是做這一份工作的時候,是希望可以吸引有更多的年輕人回來部落,去學習我們自己的文化、學習我們的語言,也許一開始部會很多人,可是這樣近幾年來,就是開始慢慢有年輕人願意回來學習這樣子,雖然成效不大,可是有一兩個就對我們來說是還滿開心的,願意有人回來學習我們的文化這樣子。)

(語推人員 Pi'i hlauracana(宋孟竹) 拉阿魯哇族
cucutakuata'iara kariHla'alua
Pi'i hlauracana  Hla'alua
因為真的是跟時間賽跑,希望是說青年有時間有空就回來一起學習,不要怕說不會、或是什麼的,因為我們也是從零開始學習到現在,希望是說鼓勵他們可以一起來學習我們的語言跟文化,然後不管在別的地方或是什麼,只要有空也可以打電話來詢問問題,只要有心你就可以在線上也可以學習,也不一定要全部回到部落。)

文化不只是要在家中學習,我們更不能忘記的是學習的心,語言如何在我們心中生根,文化如何在這土地上壯大,都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希望透過這群年輕人的實踐與付出,能激發在這土地上,還不認識自己文化的族人們,即便我們身處各地,但我們的心我們的血,就像小溪一樣,最後總會在大河相遇,匯流成屬與我們的一條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