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31
記者
達少/歐嗨  桃園復興

桃園赫威山神木群 早期伐木興盛

Pyasan rgyax Takay wal s'ngun parung utux nya uziy sraral

珍貴的樹材「檜木」當今世上僅分布在台、日、美、加4國。在日據時期台灣有三大伐木區,阿里山、八仙山還有太平山,這三大伐木林區,其中的八仙山和太平山是在泰雅族的傳統領域裡。或許不為人知其實新北烏來區與桃園復興區也有局部砍伐檜木的區塊。我們來聽聽耆老談談在桃園復興區赫威山的故事....

日據時期台灣有三大伐木區,阿里山、八仙山還有太平山,這三大伐木林區。其中的八仙山和太平山是在泰雅族的傳統領域裡,而當時日本砍伐的木材則是地球上只有幾個國家才有的珍貴樹材「檜木」。在日據時期以北部來說除了宜蘭太平山,其實新北烏來區與桃園復興區也有局部砍伐檜木的區塊。

(羅浮部落耆老 Tamut·Tazil  Atayal
從塔開山的下沿比較緩的地形就用木馬滑道,因為檜木重又有長度,他們就用滾木的方式在比較緩坡的地方設置木馬滑道,陡坡的就只能用揹的,就是走捷徑到Tblaq(平緩區)那一個區塊,那是往盧平山的入口處(然後就到這裡)是!找近路。今天我們要走的路會比較近是一個捷徑很近。 這一條路是祖先開闢的路,水源是從盧平山下來,過去他們知道有這一條溪流,找到水源頭做了這一條水圳,才有水稻能種。)

在日據時期復興區的塔開山(北插天)山下,有一個區塊稱為Nakasima(中島),指的就是現在的赫威山(Tukah parung)這一個區塊,那是因為它周邊圍繞著溪流而有「中島」之名。Nakasima(中島)這一區塊也是當地泰雅族人耕作的地方。這一次我們的訪查即是跟著受訪者自己祖先工作及打獵的山路前進,並不是從目前登山道的路徑走,因此走起來格外艱辛。

(羅浮部落耆老 Tamut·Tazil  Atayal
(這是你父親種嗎?)我父親種的,(好粗喔,都那麼粗了。)竹根種子是他從坪林揹來的,孟宗竹這是我爸爸種的,這一塊地13甲,我們在用那個部落會議在申請,13甲地大都是種了桂竹,我能申請下來就很慶幸了,都是桂竹啊。都被山豬吃了(竹筍) 看都是山豬挖的,(孟宗冬筍冬天才有。)牠就是要吃還在土裡面的筍,(有山豬挖過的。)都是山豬在挖,你看剛挖的,哇! (剛剛才吃過的。)你看牠在吃這個,在土裡面的,(牠吃什麼?牠吃這個竹筍?)牠吃這個最嫩在裡面剛剛挖的,(牠那麼早比人還要早?)晚上來埋伏最好,(早上要很早先來這裡埋伏?)對啊,(這個都是新的捏?)對,要在樹上你在地上牠就聞得到你。(牠們都比人還厲害!)獵寮在那邊,這個就是中島了啊,(這是中島了?)中島了啊!我父親的地就從這裡,那個邊緣開始。這個塔開山是1728公尺(海拔),以前我爸爸把我送在那邊,他要我一個人在那邊睡覺,我孩童青少年12歲喔,在那邊沒有問題。我兒子呢Qesa,我跟他說你一定要到quri Takay(塔開山)睡覺,後面就是盧平山,他堅持不肯。我一直思考要怎麼辦,於是我就叫他帶一隻狗陪伴啊,他就真的帶狗去,那天晚上很冷,他抱著狗睡覺,早上起來全身都是跳蚤(狗身上的跳蚤)對啊!從那時候他就可以獨立在山上了!我那兒子Qesa。 被雲遮住,就是那個地方,還可以吧! 塔開山就在我們前面了! 現在這個到這個溪,大概1500(公尺)在上去大概400公尺1900(海拔)南插那是1900(公尺)。這個是1700(這是塔開山啦)大概到這邊1300(公尺)啦!喔 快到囉!大家去擁抱一下那個Takay(塔開)神木區,(這一株橫倒的九芎樹那麼粗 這是那個捏 九芎)。(這個周邊都有溪)所以為什麼叫做赫威神木,這是神木群的所在地,兩邊都有溪(被溪流包圍著)對啊! 泰雅族人稱塔開山就是被溪流所圍繞著圍繞的意思,溪流所圍繞,檜木群聚之地。一條在右邊,一條在左邊,兩條溪讓檜木得以生長(這一條是什麼溪)這就是塔開溪,赫威神木有兩條溪(那邊也有一條溪是什麼溪)也是啊!那也是赫威神木的左右(了解)左邊右邊都是赫威神木的溪流,而中間即是赫威神木,中間的最上端就是塔開山頂,看這兩個溪多大..倒木..這也是檜木。
關於塔開山我們的傳統領域這裡,是野生動物居住的地方,熊的家山羊的家,山羌山豬還有雉雞的家,所以我的祖先從大豹Tenlawa(大豹社 地名)遷移到這裡,移到這裡是因為Tenlawa(地名) 那邊被日本所占領(大豹社事件),打贏了我們的祖先,所以我的祖先來到這裡。這裡很多的獵物,因為這裡有兩條溪,水源充沛,所有的獵物在夏天的時候會來這裡喝水,冬天的時候會移到下方來。另外,那些動物喜歡吃青苔,還有舔岩壁的礦鹽,我們稱這裡為Tuhah qparung(檜木臀部位置)對! 過去祖先在這裡獵了很多山羊。這裡野生動物很多,熊也喜歡住在這裡,我爸爸年輕的時候有兩次追蹤熊紀錄(踩到踏陷帶著走),但是我們泰雅族的規範是不會隨便射殺熊或吊熊的(不會長壽)對!獵熊不會長壽,這是真的喔!(泰雅族熊不是主要的獵物)對!我年輕的時候跟著父親來打獵,往quri Nagu南插天山那個方向,它的坡度急降500度(公尺),我父親在那一帶設Rahaw(樹上套阱)幾乎都是抓到pqogun(白面飛鼠)。我們有時候在巡看套陷的時候,獵物被熊吃掉,被熊先吃掉,牠就蹲在那裡吃,我父親有時候還趕上牠,看到牠(熊)坐在那邊吃。)

過去常聽我們桃園復興區Sbtunux群(前山)族人長輩們說,日據時期為因應日本Gimuroro(勞動服務)政策,當時每家每戶都必須派壯丁去Nakasima(中島)搬運檜木材。

(羅浮部落耆老 Tamut·Tazil  Atayal
我們塔開山周邊的族人,是從發源地Sbayan(南投仁愛)遷徙而來,經過領袖Kmbuta(摩武塔)的勘察,到達北方的這一條Gogan(大嵙崁溪)這裡。這裡的兩座高山,一個是在Balung(巴陵),那是後來稱為達觀山那個位置,高度大概有2000海拔,在那裡尋得神木群,檜木的粗度要十幾個人擁抱的,有3棵,而且給予命名有編號。然後前山(下游)小烏來這裡的塔開山,也有神木群(檜木),因為有兩條溪流所圍著,所以有兩種檜木在這裡,一種是parung utux(紅檜)神木群,另外是八仙神木,台灣在日據時期的時候,日本發現在Tuhah qparung(檜木臀部)塔開山這裡有檜木群,他們就上來砍伐,使用在日本建築上,供為長官的屋舍,發動原住民青年來搬運。我們可以看到這是被砍伐的樹根,就是日本當時鋸過的樹頭,有一些樹的尾端還在,都還沒有腐爛。我父親說當時他們搬運時非常辛苦,比較緩坡的就用Boqbiy(木馬滑道),陡坡的就只能用揹的。那些樹材用在角板山賓館,那是在1922年,民國11年他們舉了辦落成典禮,落成叫做角板賓館。日本在當時稱為太子樓(神社也是)對!神社也是,所以之後的總統(蔣介石)也住過,沒多久就燒毀了。所以這一座塔開山也是檜木群八仙檜木生長的地方,日本砍伐了很多,還有很多的泰雅族人來這裡搬運木材,今天帶達少(記者)來塔開山的周邊來採訪拍攝,這是日本以前鋸的樹頭。抱不起來,我到上面去(另一邊是日本鋸的遺跡,這可能是兩枝孿生,然後一邊鋸掉了,孿生鉅了一枝)你看抱不起來,要好幾個人,可能要6個人才抱得起來,你看它的樹徑。)

(溪口部落耆老 Watan.Tanga  Atayal 泰雅族
以前日本有重大工程就會請原住民來執行(搬運),檜木我們稱parung utux(神木),過去(日據)在Nakasima(中島)搬運樹材,他會用分配的方式,而我父親是獨子一人,木材會先鋸好,我父親揹到半路上實在太重了,因為揹了幾塊鋸好的樹材,他就留自己能揹的部分,有部分就偷偷的往峽谷溜下去,因為地形很陡峭日本人不會發覺到,如此才能揹回來,其他的家庭有兄弟幫忙,他(父親)就只有一個人而已,日本人這樣奴役泰雅族人,不得已才出此下策,這樣才能揹回來自己的配額,我父親這樣說過,那是一段日據時期發動勞動服務的規定。(日本有發工資嗎?)有一點工資,(可能不多?)對不多,有一點族人也就滿足了!檜木是生長在高海拔的地方,不在低海拔,都在那樣的高山,砍伐是日本人處理,他們會請漢人(隘勇)先去鋸,之後再鋸成一塊一塊,搬運的部分就請原住民搬運。)

復興區處於後山的拉拉山神木群,因為地形險要日本當時無法從復興區這裡進去伐木。所以只能從背面的新北烏來區,札孔溪上游砍伐了一些檜木,再順著烏來南勢溪旁運送。

(烏來區福山部落耆老 Tana‧Tosa  Atayal
以前我們要到烏來是乘坐台車,以前電線是跟著台車路線走的,因為電桿不好搬(台車主要是搬運木材嗎?)是!日據時代運木材用的,路線一直到Cyaqung(札孔溪上游)就是到桃園復興區的界線,山裡頭是用流籠、木馬滑道,然後在gong Cyaqung(札孔溪岸)就有台車道,一直通道龜山那邊,一直通道龜山新店市的龜山,那邊有鋸木廠。他們把那邊,把檜木稍微修裡一下稍微整修一下,那邊有一個鐵路,基隆到新店有專設的一個鐵路,而且以前的河道新店溪,從龜山順著南勢溪流到新店,上岸搬上火車再到基隆,然後運送到日本,那些檜木,我們這裡面有檜木山,現在剩下來的都壞掉了,有時候我們上山救生(援)的話,看到檜木的樹頭將近十幾個人抱起來的一棵樹(檜木)都被日本拿走了,被日本帶走了,所以我們這邊有檜木山。)

以檜木生長的環境來說,全世界擁有檜木群的地區,只分布在台、日、美、加四國。Tukah parung(赫威山)這一個區塊,算是台灣最北端而且海拔最低又最鄰近部落活動的地方,不必遠征爬那麼高的山,這裡也有著珍貴的檜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