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視業界最高榮譽金鐘獎,每年得獎作品跟獲獎者,都是關注焦點。為了更加打響整體品牌,文化部宣布今年金鐘獎,從獎項、頒獎典禮,將有五大革新,來展現文化部對影視產業的重視。
電視金鐘今年邁入第57屆,隨著台劇製播品質及規模逐年精進,為了提升觀眾討論聲量,文化部24號宣布今年電視金鐘,從獎項跟頒獎典禮將有五項革新。除了參考美國艾美獎,典禮分為節目類跟戲劇類兩天舉辦,解決典禮時間過長問題。在連續劇跟迷你劇集上,增設造型設計、視覺特效、戲劇配樂、及主題歌曲獎、設置兩項最具人氣戲劇、綜藝節目獎,並導入觀眾票選機制、兒少節目細分兒童、少年兩個獎項、並贈送十萬元獎金給特別獎得主。
(文化部政務次長 李靜慧:
設立一個獎項,當然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對我們整個電視產業,怎麼樣去提升,給這些參與者榮耀,然後要跟國際接軌,透過這個獎項的設計,去把它釐清出來)
對於外界質疑,分二天舉辦只是要增加預算,文化部強調,分二天進行除了讓典禮行程更彈性,不因獎項過多限縮得獎者致詞,還能讓獎項更細緻完整,肯定技術人為貢獻,另外,也會在工作坊、入圍場合活動,增加戲劇跟節目交流機會。
(110年電視金鐘獎總召 曹瑞原:
兩天它可以是更熱鬧,它可以讓觀眾更多的期待,我覺得先讓自己站穩,慢慢地才去擴大那個可能,才能讓整個典禮更長遠更長久)
(文化部影視局長 徐宜君:
透過這樣一點的預算,可以讓整個產業,大家都看到,而且讓我們的這些從業人員,他都能夠被大家認識,而且被鼓勵,甚至我們提到的,國際的工作坊,或是國際的能見度,這樣的預算,能夠讓整個產業能夠往前,我想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的)
文化部表示,改革不能一步到位,先從政府跟產業連結,深化後製科技跟產業發展可能性,提升金鐘獎跟電視作品國際能見度,未來也會開放國際參與獎項,期許電視金鐘成為亞洲電視內容指標性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