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
記者
法物嘞·給尚 花蓮豐濱

花蓮噶瑪蘭香蕉絲文化風情展 呈現工藝復振歷程

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1960年代以來,歷經50多年,從早期式微的文化斷層,一點一滴透過耆老記憶慢慢復振。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為了讓年輕一代更重視傳統文化,3月10號起在新社部落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特別舉辦《噶瑪蘭香蕉絲文化風情》展。

《絲絲入筘-噶瑪蘭香蕉絲文化風情展》特別展出香蕉絲工藝的工序跟產品,透過意象、紀錄片、重織、人間國寶等展示,描述深刻的香蕉絲工藝文化復振,並鋪陳噶瑪蘭族的歷史、遷徙、文化、智慧、工藝、在地產品、文創品等,把斷裂二十年的香蕉絲工藝重新連結。

(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專案管理 潘靜英 噶瑪蘭族:
從傳統的工藝一直到產品,全部都陳列在這邊,所以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就可以到我們花蓮來,新社部落的這個文化館。)

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自1960年代以來,歷經半個世紀,從早期式微而文化斷層,再一點一滴透過耆老記憶慢慢復振,到現在成為文化產業帶來經濟收入,也隨著復名運動找回噶瑪蘭族的族群認同。

(新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潘禎祥 噶瑪蘭族:
其實我們這個展,我們一直期望,它就像絲絲入筘這樣,這個絲絲它正在慢慢地跟年輕人剝離了,我們希望透過這一次的展覽,不管是長輩跟中生代,年輕一代甚至少年的一代,都能連結起來。)

《絲絲入筘-噶瑪蘭香蕉絲文化風情展》3月10號起展到4月25號,協會希望藉此增進族人的文化認同,同時吸引社會大眾參與,感受、欣賞、了解真實的噶瑪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