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家長能在孩子成長階段掌握發育狀況,國健署製作系列"年齡層"發展評估影片,希望協助新手爸媽,透過影片教學,更了解孩子生長跟發展情形,共同為家中寶貝健康來把關。
小寶寶完成翻身動作,隨即也對會發出聲音的物品產生興趣而去尋找,這些都是幼兒1歲前會有的正常行為,為了儘早察覺有無發展遲緩等問題,國健署製作系列針對不同年齡層幼兒會有的正常表現,希望協助新手爸媽掌握孩子每個階段的生長發育狀況。
(國健署長 吳昭軍:
把過去從文字的敘述轉換成影片,讓家長更能夠熟悉他的小孩,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碰到什麼樣的狀況,在兒健的時候跟醫師互相地來做溝通,能夠讓醫師快速了解,小孩子平常生活的狀態)
(新手家長 劉展豪:
他其實是提早一個月來報到,所以其實對我們這些,第一胎的爸媽來說,其實會有點措手不及,我覺得透過寶寶手冊再加上,這些影片的拍攝內容,其實對我們這些新手爸媽來說,我覺得幫助其實滿大的)
(家長 Isuz Istanda 布農族:
如果推廣這影片的話,我們可以一邊學習,也可以不會怕說陌生,就是怕說我不知道怎麼顧孩子,也透過這個影片來去,學習怎麼去做一個新手爸媽,在慢慢地去教導孩子教育孩子)
不過原鄉或是偏遠地區隔代教養現象相對普遍,長輩在資訊取得時常出現落差,國健署除了在寶寶出生時發送專屬"兒童健康手冊",也提供7歲以下兒童7次健康檢查,並會主動查詢尚未完成健檢的家庭,給予需要協助。
(台灣兒科醫學會祕書長 彭純芝:
所以我們應該要能夠,定期地管理追蹤他們,讓他們可以定期地在,我們健康檢查7次範圍裡面,都能夠準時完成這7次的評估,現在國家也有在推動優化幼兒的制度,讓這些偏鄉弱勢家庭可以,被主動地介入主動地關心,不要遺漏任何一次的檢查)
國健署製作的分齡影片跟兒童健檢服務,[[網站畫面]]都可上國健署網站查詢,期盼透過平常觀察記錄,共同為兒童健康把關,也呼籲家長主動找醫師討論,了解小孩的生長及發展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