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
記者
Kimliyan (陸萱)/uliu (郭亞文) 台北市

台灣擁有多元語言文化 學界掀反對獨尊英語聲浪

政府積極推動''2030雙語國家'',培養國內英語實力接軌國際,但有學者認為,台灣明明擁有多元豐富的語言,像是原住民族語、客語跟台語等,應該要平等發展不該被忽視,而獨尊''英語''的語言政策,恐怕會壓縮本土語言的學習資源,更限縮本土語言的永續發展。

從小到大您有學過多少語言呢?政府推動''2030雙語國家''以來,華語和英語發展齊頭並行,但要培養國際競爭力,不應該侷限於提倡學習英語。8號台灣語文學會,舉辦''反2030雙語國家''記者會,呼籲不該忽視台灣擁有豐富多元的南島語系語言、漢語系語言跟台灣手語等,這些都是台灣語言的寶貴資產。

(台灣語文學會理事 李壬癸:
台灣南島語言保存了最多,古南島語言的特徵,所以你要重建南島語言的系統跟歷史 ,文化的演變,就一定要使用台灣南島語言的資料,這兩點非常重要)

語言是無形文化資產,李壬癸也說到,在近年尤其是台灣平埔族群的語言,部分已經消失,然而現在台灣原住民族語言,也面臨瀕危邊境,在要達到2030雙語國家的目標下,這無疑是敲響,捍衛本土語言永續發展警鐘。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王俐容:
國發會他們沒有覺得,他們在侵犯原住民的,文化權 認同權 語言權,簡單來講我認為原民會,和原住民族語的老師們,要對這件事情要有更強烈的態度)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學會理事長 puljaljuyan‧kalevuwan(波宏明) 排灣族:
重視英語絕對不是問題我們也支持,然後但是如果獨尊它們,2個(華語 英語)語言成官方語言,然後現在的國家語言那6個語言,其中5個不是官方語言,都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在國家語言發展法,一定要把國家語言這些,先納為也是官方語言,修法的時候先把這些字眼放進去,立法的精神才是語言平等發展,而不是只有文化復振)

學者也強調,並不是完全不學英語,而是要政府思考國家語言,如何成為台灣在地全球化的資源,來發揚台灣本身獨特的語言、歷史、文化、藝術、傳統所孕育和延伸出來的創造力,培養和國際競爭的實力,同時也提醒語言政策事關重大,資源的差別對待,將對國家語言的傳承造成重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