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本土疫情大爆發,指揮中心跟各地方政府都在呼籲民眾,趕緊施打疫苗,增加防護力,但是仍有部分族人擔心,打疫苗會有副作用,因此畏懼施打疫苗,在打與不打之間,又再度掀起了一番討論。
(宜蘭縣議員 松王淑珍 泰雅族:
有打疫苗跟沒有打疫苗,都會確診的情況之下,已經不能說,有打就不會確診)
(台東縣議員 陳宏宗:
目前我在縱谷地區聽到的COVID-19的疫苗,會產生肌肉痠痛頭痛欲裂,還有死亡病例,所以他們有這些顧慮,乾脆就不去打)
全台疫情連環爆,打不打疫苗,都有可能確診,所以究竟打不打?又再度掀起了一番討論。
(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長 Toci Hula(林德文) 泰雅族:
基本上能夠去作一些不適合接種的,醫生都會先去做篩選,那接種之後的不適感,每個人的感受性不一樣,不舒服還滿常見的,但是這種不舒服,是沒有後遺症的不舒服,所以大家都會聽到比較可怕的,然後去把它放大,所以基本上這些疫苗,它的不適應感 或者是真的有爭議,是不是疫苗引起的嚴重(反應),這個都是極為罕見的)
疫情爆發以來,在媒體的過度渲染下,各種資訊不斷湧出,但站在專業醫師的立場上,還是認為,施打疫苗還是必須的,而據4月7號,指揮中心也拿出數據指出,美國管制與預防中心針對1440名重症與死亡個案做出分析,並指出近8成的個案都是沒有接種疫苗的,而接種過追加劑的重症與死亡個案只有占百分之二。
(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長 Toci Hula(林德文) 泰雅族:
第一個 (施打疫苗)四個月後一定有效,不要被這種不專業的話給引導,還是會有效,那四個月之內這個(感染)風險,誰來承擔,所以其實我們在講抗體的下降,不等於你的保護力,這是兩回事,抗體的下降是不是需要去再打,這件事情是有專家去再做評估的,那這也牽扯到一些,整個社區的風險跟感染力,並沒有像我們一般民眾,或民意代表講得那麼簡單)
醫師認為,讓自己暴露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之下,最直接影響的,是疫情必須隔離所造成的家庭問題,例如經濟壓力、教養。因此呼籲族人比起面對疾病的恐懼,更應該擔憂疾病的到來,若經過醫師評估後可以接種疫苗,一定要盡快接種,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