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許家榮 立法院

5月職業保險及保護法實施 勞團批未完備

ahoza titha 'e paosen no a ʉ t ʉ c ʉ  tala leyahioa ci cou

去年通過的勞工職業保險及保護法5月1日正式上路。不但擴大納保對象,保障過去非典型勞工等族群的投保權益。但現在非典型勞工族群,認為國內法律還是有部分領域,他們無法受到保障,因此紛紛向勞動部喊話。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陳瑩) Pinuyumayan
Lii'oe
我相信這樣的修正,對於很多過去只有投保國保,但是不幸遭受職災的勞工們,特別是原住民的同胞將提供更完整更符合公益的保障。)

110年三讀通過的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在今年五一勞動節正式上路。依照立法內容包括非典型勞工,像是派遣、臨時工等都納入職災保險投保對象,同時成立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但這群勞工仍渴望,未來能在薪資、升遷得到制度性的保障。

(台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專員 吳昭儒
lesoskuna ta leyahioa
一旦這些僱傭關係披上承攬,或是合作社或是什麼樣的名義,我們發現我們現有的法律,基本上很難保障這些勞工。)

勞基法保障外的族群,在這疫情時代衝擊更加顯著。不但是業者裁員等政策首批開刀對象,立委范雲指出2020年非典型就業人數,更出現9年來首度下滑。而近年又出現許多新興非典型勞工,沒有明確雇主無法受勞基法保障。也因低薪環境衍生許多問題。

(民進黨立法委員 范雲:
Lii'oe
尤其是我們看到的數據顯示,目前的非典就業者以15歲到24歲為大宗,所以它這個可進一步衍生成青年貧困的問題。)

而這些族群就包括路上常見的美食外送員,以及自行接案的承攬工作者。而工會代表也跟立委呼籲勞動部,一是從勞基法研議修法,不然就以相關產業的「專法」,保障非典型勞工的各項權益。